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148918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人参皂苷Re的微生物转化(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吴秀丽 刘成 陈靖
第1页

    参见附件(2289KB,3页)。

     1.4 人参皂苷Re转化产物的粗处理

    将具有转化作用的真菌,分别进行液体发酵转化人参皂苷Re,转化液分别进行如下纯化过程。离心,上清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部分,浓缩得提取物A。菌丝体用甲醇提取1次,回收甲醇得提取物B,合并A、B两部分提取物。水溶解,经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再用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洗脱液,浓缩。

    2 结果

    2.1 活性菌株的筛选

    从长白山的2年和5年人参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各种类型真菌68株,通过液体筛选方法,发现具有转化人参皂苷Re的活性菌株3株,分别记为SRS-67、SRS-68和SRS-69(图1)。其中SRS-69(黑曲霉)对人参皂苷Re有较强的转化活性,另外两株真菌菌株SRS-67和SRS-68正在鉴定中。

    2.2 人参皂苷Re的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

    真菌SRS-67和SRS-68的转化浓缩液,经PTLC,重结晶纯化,分别得到单体化合物1及2。

    SRS-69部分的浓缩液0.19 g,甲醇溶解,硅胶(0.5 g)拌样,进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15 g),洗脱系统为CHCl3-MeOH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7, 100∶9, 100∶11, 100∶13, 0.8 L each solvent)得到3个部分(F1-F3)。F3 组分经C18硅胶柱色谱,用不同比例甲醇-水洗脱,得到两个部分F3-1和F3-2。F3-1组分继续经反向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3(18.2 mg);F3-2部分反复重结晶(甲醇)得到化合物4(24.5 mg);F2组分通过制备TLC色谱,氯仿甲醇100∶25作为展开剂,分离得到化合物5(12.9 mg)。

    2.3 人参皂苷Re的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SRS-67、SRS-68和黑曲霉的转化产物1-3经TLC和HNM数据分析,鉴定其为同一化合物。

    化合物1-3:白色粉末(MeOH),熔点191~194℃,1H NMR(pyridine-d5, 300 MHz)中在高场区0.83,1.04,1.17,1.59,1.60,1.64,1.62和2.07处给出8个单峰甲基信号;两个连氧质子信号5.03(1H, d,J=7.8 Hz)和5.18(1H, d, J=7.7 Hz),归属为β-葡萄糖端基质子;以上数据和13C NMR数据与文献[18]报道的人参皂苷Rg1一致。

    化合物4:白色粉末(MeOH),熔点187~189 ℃,1H NMR(pyridine-d5,300 MHz)中在高场区0.95,0.97,1.20,1.36,1.40, 1.64,1.69和2.14处给出8个单峰甲基信号;两个连氧质子信号5.28(1H,d,J=6.8 Hz)和4.81(1H,brs),分别归属为β-葡萄糖和α-鼠李糖端基质子;以上数据和13C NMR数据与文献[19]报道的人参皂苷Rg2一致。

    化合物5:白色粉末(MeOH),熔点168~170℃,1H NMR(pyridine-d5,300 MHz)中在高场区0.83,1.03,1.18,1.42, 1.61,1.64,1.67和2.07处给出8个单峰甲基信号;一个连氧质子信号5.03(1H,d,J=7.79 Hz),归属为β-葡萄糖端基质子;以上数据和13C NMR数据与文献[8, 19]报道的人参皂苷Rh1一致。

    3 讨论

    根据转化底物和产物的结构特征推测其转化途径:真菌SRS-67和SRS-68的转化机制为产生α-鼠李糖苷水解酶,水解掉人参皂苷Re的α-鼠李糖而生成人参皂苷Rg1,如图2所示;黑曲霉将人参皂苷Re转化为 G-Rg1, G-Rg2和G-Rh1,说明黑曲霉不但产生α-鼠李糖苷酶活性,水解G-Re和G-Rg2的C-6 位O-β-葡萄糖(2→1)α-鼠李糖苷键连接,而且产生β-葡萄糖苷水解酶,该酶立体选择性水解C-20位葡萄糖,而对于C-6位葡萄糖并不起作用,因此仅产生人参皂苷Rh1而没有得到人参皂苷F1,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转化途径与其他生物体系如小鼠的胃、大肠或者内生菌的转化过程不同,为首次报道。

    图2 人参皂苷Re 可能的转化途径

    [参考文献]

    [1] Chen X, Zhou QL, Wang BX.The metabolism of ginsenoside Rbl by intestinal Bacteda [J]. Acta Pharm. Sin,1999,34(6):410-414.

    [2] 庄毅.菌质——中药的一个新领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 Clinical Pharmacology),1992,3(2):49-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8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