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44290
CD4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林仕芳
第1页

    参见附件(1474KB,2页)。

     CD45是位于白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共同抗原(1eukocyte common antigen),高水平的表达在淋巴细胞以及除红细胞和血小板之外的所有血细胞上。CD45分子为Ⅰ型跨膜蛋白,其由第1对染色体长臂32区(1q32)的单一基因编码,其基因通过选择性地使用3个相邻外显子(4、5、6)交替剪接形成不同异构体(isoform)。这些异构体的胞外结构各不相同,但却有相同胞质区,其具有磷酸酪氨酸酯酶(PTPase)活性[6]。由于CD45分子参与多种免疫功能,其胞质区磷酸酪氨酸酯酶(PTPase)的活性,使得其在细胞信号转导及淋巴细胞效应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T细胞亚群功能之间的平衡丧失,导致对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攻击,因此MS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CD45不同的变构体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不同。Dianzani等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变构体与细胞表面上不同分子选择性结合的结果,也就是说CD45的胞外部分可能提供信号传导的特异性,胞内部分参与信号的传导。欧洲和北美人有1%~3%的人群编码外显子4的基因第77位核苷酸发生C-G突变(C77G),这个突变并不翻译,而是引起含外显子4的变构体异常增多和其他较小的变构体水平下降,其活化的T细胞异常高表达CD45RA变构体。与此同时,细胞因子诱导的T细胞活化功能和细胞黏附作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个人群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本研究结果提示病例组CD45E4+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D45E4+77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方丽波,王拥军,张星虎,等.多发性硬化的免疫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3):42-44.

    [2] Polman CH,Reingold SC,Edan G,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2005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J].Ann Neurol,2005,58:840-846.

    [3] B.J.Hennig,A.E.Fry,K.Hirai, et al.PTPRC (CD45) variation and disease association studied us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tagging[J].Brief Communication,2008,71(5):458-463.

    [4] 王秀丽,李亚,张牧霞,等.INF-γ第三内含子区+270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1):10-13.

    [5] 王超,刘广志,高旭光.多发性硬化的T细胞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2):151-153.

    [6] 李思思,汤永民.CD45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8,31(5):346-349.

    (收稿日期:2011-11-18)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