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44215
静脉大剂量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汪映霞
第1页

    参见附件(172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大剂量补钾的方法及临床观察和护理的要点。方法:应用常规静脉点滴和微泵法对低血钾患者48例的补钾效果和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不同的方法都能达到补钾效果,但纠正时间、输液量、出现的疼痛、静脉炎等副反应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纠正时间常规组平均为5.4 d,微泵组为3.2 d;疼痛症状常规组30例,微泵组2例;静脉炎常规组15例,微泵组3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低血钾进行静脉补钾时尽量采用微泵法,安全、有效。

    [关键词] 低血钾症;静脉;微泵;补钾;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33-02

    低血钾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给予口服补钾,但当血钾浓度低于2.5 mmol/L时,患者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现室性期前收缩、室颤等严重的临床症状[1],如果不静脉大剂量补钾,迅速纠正低血钾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中常见静脉补钾方法有常规静脉滴注、微量泵。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常规静脉滴注、微量泵治疗低钾血症共48例,现将这两种补钾方法优劣和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常规静脉滴注、微量泵治疗低钾血症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静脉点滴(下称常规组),18例采用微量泵(下称微泵组)。常规组中男性16例,年龄18~65岁,平均31.7岁;女性14例,年龄21~67岁,平均35.1岁;微泵组中男性10例,年龄17~63岁,平均32.3岁;女性8例,年龄22~69岁,平均33.1岁;两组都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胀、吞咽困难、全身肌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T波宽而低、Q-T间期延长、V3导联出现U波。严重者出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1];血生化检查血钾血钾浓度为3.5~2.5 mmol/L。两组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静脉补钾方法

    本组48例全部以静脉补钾的方法纠正低血钾,静脉选择:选择较大的静脉。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病房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颈内、外静脉,股静脉。液体选择:0.9%氯化钠和10%氯化钾。浓度:液体一般情况下含氯化钾1.5~3.0 g/L为宜,病情严重的可以配制4~5 g/L。速度:一般情况下静脉补钾的速度以20~40 mmol/h为宜,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50~60 mmol/h[2]。微量泵治疗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加氯化钠100 g/L以0.28 g/h的速度进行微量泵静脉输注,选择上肢浅静脉进行穿刺,注意选取血管直粗、不易滑动以及远离关节的位置,穿刺工具采用22G密闭式浅静脉留置针,选用3M透明贴膜,微量泵型号为WJ-50C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通过常规静脉点滴和采用微量泵的方法补钾都能够纠正低血钾,但纠正时间、输液量、出现的疼痛、静脉炎等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临床观察要点

    3.1 心功能的观察要点

    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影响心肌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当出现血钾<3.5 mmol/L,患者心肌应激性增强,可导致心律失常;当血钾>5.5 mmol/L,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止跳动,引起患者猝死[1]。因此,在应用静脉大剂量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根据血钾的检查结果,汇报临床医生随时调整钾盐用量。特别要注意当患者本身患有心功能不全时,要控制输液量,建议尽可能使用微量泵进行补钾。表1说明在含钾液量上,微泵组明显少于常规组,提高补钾的安全性。

    3.2 肾功能的观察要点

    人体约有90%的钾由肾脏排出,故观察尿量是临床观察的一个重点。尿量过少,提示肾脏损害,应严格控制静脉补钾[2]。尿量过多,影响补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尿量维持在30~40 ml/h,每小时观察1次,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或少尿患者,不宜采用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方法。本组常规组低血钾纠正时间平均为5.4 d,补含钾液量平均为4 585 ml,就是因为补液量多,从而尿量增多,影响补钾效果。

    3.3 神经系统观察要点

    神经系统的表现是低血钾患者重要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无力,严重者出现昏迷[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钾离子参与脑神经细胞的代谢,当出现低钾血症时,脑神经细胞代谢减弱,供能不足,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神志的变化是最直接的观察指标,不需要仪器检查,因此,在应用静脉大剂量补钾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为补钾的效果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指标。

    4 临床护理要点

    4.1 静滴浓度与速度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含氯化钾1.5~3.0 g/L为宜,病情严重的可以配制4~5 g/L。速度:一般情况下静脉补钾的速度以20~40 mmol/h为宜,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50~60 mmol/h[2]。在大剂量高浓度补钾时要注意预防高血钾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熟知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和与低血钾症的鉴别,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4.2 及时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

    见尿补钾是临床上的基本原则,正常人的尿量一般为1 000~2 000 ml/24 h,如果小于400 ml/24 h(15~20 ml/24 h)称为少尿,小于100 ml/24 h为无尿[3]。因此观察尿量至关重要,在补钾前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的尿量,一般情况下患者尿量大于400 ml/24 h(15~20 ml/24 h)时可以补钾,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尿量在800~1 000 ml/24 h补钾最为安全。对少尿或无尿患者,表明该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血液透析等方法来纠正体内血钾浓度。如果在补钾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尿量减少,应当减缓补钾速度并同时向医生汇报决定是否继续补钾。

    4.3 选择适宜的建立静脉通道

    临床上选择大静脉为宜,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病房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颈内、外静脉,股静脉,以便安全、有效地输注。据有关文献资料表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等中心静脉快速高浓度大剂量输注氯化钾是安全的。钾离子在临床上是致痛因子,它通过刺激血管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使患者产生疼痛和引起静脉炎,因此在临床大剂量补钾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疼痛和静脉炎,所以,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是护理的关键[4]。本组48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有32例,其中常规组30例,微泵组2例;出现静脉炎有18例,常规组15例,微泵组3例;说明临床补钾,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微泵法,以减少不良反应。若出现血管痉挛,可给予局部热敷或更换静脉。

    4.4 熟悉相关心电知识,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补钾

    无论血清中钾离子的浓度降低还是增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