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6841
医源性早产167例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沈婕 彭李珍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医源性早产的围生儿预后

    本组医源性早产167例,共分娩182例早产儿,本资料显示孕34周前,体重小于1.75 kg早产儿的窒息率/死亡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孕34周后随着孕周及体重的增加与早产儿的窒息率/死亡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成反比关系。在孕34周后不常规使用糖皮激素观察,早产儿的窒息率/死亡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增加,故孕周与体重是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原因。实施医源性早产应母婴兼顾,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将孕周延长至34周后,对母婴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医源性早产分娩方式

    医源性早产中普遍存在孕周小、宫颈条件不成熟;早产儿发育不成熟不能耐受宫缩及骨盆的挤压;并且孕妇病情无法承受阴道分娩,导致剖宫产成为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分娩方式,本组剖宫产率为92.2%。与自然早产比较,医源性早产孕妇产后出血量、围生儿窒息率、死亡率较自然早产低,原因与医源性早产的患者在分娩前经系统的干预治疗,充分了解病情,对疾病的焦虑情绪明显降低,而且术前充分的准备措施有关。故笔者认同剖宫产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分娩方式。

    3.4 医源性早产的预防

    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使母体能够承受妊娠的负荷,降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医源性早产;加强避孕宣教,降低人工流产率,规范辅孕技术从而降低胎盘因素及多胎妊娠引起的早产;加强对产前检查的重视,有规律的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充分评估孕妇的情况,将危害母儿健康的不利因素重点筛查出来,列入高危妊娠管理,及时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治疗,从而预防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9.

    [2] Hall DR,Odendaal HJ,Steyn DW,et al. Expectant management of early onset,severepre-eclampsiia:matemal outcome[J]. BJOC,2000,107(10):1252-1257.

    [3] Sibai BM,Mercer B,Sarinoglu C. Severe preeclampsia in the second trimester:recurrece risk and long-tem prognosis[J]. Am J Obstet gyecol,1991,165(1):1408-1412.

    [4] Garite 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