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28738
氯沙坦钾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颜晓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氯沙坦钾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的变化对比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压值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使各项指标值逐步恢复正常,能够对患者的心室肥厚问题产生逆转作用,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 氯沙坦钾;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44-02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疾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左心室肥厚问题与猝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脏舒张功能损失等问题密切相关,也是预测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等独立危险的主要因素。临床上通常将是否能够改善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症状作为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1]。所以,逆转和预防左心室肥厚,对于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的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为实验对象,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3~67岁,平均(35.4±1.2)岁;患者病程在1~11年,平均(6.5±0.5)年。所有患者均为近2周内无降压药物服用史,或为初诊患者,经过辅助性检查和临床检查,排除患有脑血管、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所制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中度、轻度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均在90~109 mm Hg,收缩压均在140~179 mm Hg,且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实验前2周、治疗过程中均停止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按照患者实际血压情况的不同,给予50~100 mg氯沙坦钾(科素亚,药物批号:H20000371,50 mg/片,杭州默沙东有限公司生产),每日口服1次,用药1周后若患者血压值无显著下降,则加用12.5 mg的双氢克尿噻,连续用药32周[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所有患者的体重、身高、血脂、血糖和心率等指标。同时,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血压值等指标,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

    左心室重量计算公式为:LVM(g)=1.04×0.8×[(PWT+LVIDd+IVST)-LVIDd]+0.6;左心室重量指数计算公式为:LVMI(g/m2)=LVM/BSA。LVH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女性LVMI>120 g/m2,男性LVMI>125 g/m2[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血糖、心率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脂、血糖和心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左心室超声参数分析

    经过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为显著。见表2。

    3 讨论

    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会发生左心室肥厚问题,所以,逆转和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4]。长期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引发左心室肥厚,以及心室肌排列紊乱,从而限制心室舒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逆转左心室肥厚问题能够彻底减少和延缓心力衰竭症状的发生。左心室肥厚的致病原因不仅在于心室壁张力增加和血压升高,而且与激活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RAAS)所引发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存在直接的联系[5]。血管紧张素Ⅱ能够生成因子,导致血管和心脏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从而重构心血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能够与ATⅠ相互结合,进而阻断各种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途径,从而达到改善心血管重构和降低血压的作用。氯沙坦钾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Ⅲ型受体拮抗剂,能够高特异性地阻断ATⅠ受体,从而彻底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途径,因而受到了广泛的临床关注[6]。笔者对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统计了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血脂、血糖和心率各项指标。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使各项指标值逐步恢复正常,同时能够对患者的心室肥厚问题产生逆转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燕. 氯沙坦钾降压效果的动态血压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5(15):124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