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466
前不均倾位32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尹迎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前不均倾时儿头大囟小囟均向后移。例如枕左横位采取前不均倾势入盆时,大囟可在骨盆的7°~8°处,小囟在4°~5°处。由于胎头较高,宫颈扩张仅3~5 cm,此时很难将大小囟均摸清楚,往往只能摸到一部分前顶,可能误认为枕左前位或枕左后位。因此在分娩前诊断前不均倾位的关键在于摸清楚矢状缝的走向是否在骨盆的横径上,并向后移靠近骶岬。胎头位置对确诊前不均倾位有重要意义。胎头为枕左横位采取前不均倾位入盆是,胎头水肿应在右顶处,枕右横位是应在左顶处,这是最后核实前不均倾位的可靠方法[9]。

    3.4 处理

    本文研究显示,前不均倾位产程异常集中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延长或停滞,表现为潜伏期延长的患者因宫口未开大,故难于产前诊断前不均倾位,多于产后检查产瘤确诊。目前国外有研究报道可以利用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前不均倾位[10-11],如能推广,则将可以于潜伏期诊断前不均倾位,及早剖宫产终止妊娠,进一步降低母儿并发症。表现为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的患者,根据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且后移靠近骶岬,结合胎膜早破、宫颈水肿、临产早期尿潴留及继发性宫缩乏力等,不难做出诊断,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本文资料显示,本院术前诊断率仅2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