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708451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韦柳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Homology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也在不断增高[1-4],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对柳州市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9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和主动外排泵机制分析,以初步阐明引起医院内感染菌株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69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均为2010年1月~2012年3月柳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所得,同一患者多次分离到的菌株不重复计入,其中工人医院(甲医院)50株,中医院(乙医院)7株、妇幼保健院(丙医院)8株、柳铁中心医院(丁医院)4株。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和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脉冲场电泳Marker所用菌株为Braenderup血清型的沙门菌H9812。

    1.1.2 主要仪器 CHEF Mapper 脉冲场凝胶电泳仪和凝胶成像系统(Bio-Rad,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西门子公司,德国)、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生物梅里埃公司,法国)、ABI 7300 PCR仪(ABI,美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