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705972
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赵育芳 刘利平 杨婧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超声检查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形态、基底及局部胆囊壁的结构等,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①病变的大小:Terzi等[10]研究发现良性息肉大多<5 mm,<5 m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瘤样病变和炎性息肉,胆囊癌的可能性较小。Csendes等[11]认为<10 m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发生癌变。本组15例胆囊息肉相对较大(最小0.79 cm,最大2.2 cm),因为当息肉较小时,临床多选择定期随访观察,而单发息肉>1 cm时才为手术的指征。本组通过分析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径,得出良性组病变最大径平均为(1.37±0.43)cm,恶性组病变最大径平均为(3.97±1.54)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变的形态:本组病例恶性病变的形态多不规则(93.33%),呈菜花状或不规则肿块,病变表面不光整;良性病变的形态多规则(84.00%),呈乳头状,桑葚状或胆囊壁呈类圆形的局限性增厚,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病变的基底部:恶性病变基底部较宽,本组15例胆囊癌均呈宽基底,而良性病变基底部较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病变处胆囊壁情况:恶性病变多侵润胆囊壁,使局部胆囊壁增厚,连续性中断且与病灶分界不清。本组胆囊癌局部囊壁连续性中断与病灶分界不清(93.33%),而良性病变胆囊壁多连续完整且分界清晰(9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病变伴结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长期对囊壁黏膜的炎性刺激有关,本组胆囊癌伴结石占66.67%(10/15),良性组占16.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血流显示情况:病理学证实胆囊癌为富血供,林展辉等[12]报道32例胆囊癌中有81.21%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其中17例实块型(70.58%)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本组恶性组有66.67%的患者可及血流信号,其中实块型[8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