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090624
突破“禁区”,引领腹膜后肿瘤诊疗技术创新发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0期
     罗成华教授表示,虽然目前手术是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外科手术也不是万能的。腹膜后肿瘤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疾病,单一科室的治疗越来越凸显其弊端;而评估患者的自身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模式,需要放射、放疗、影像、麻醉、病理、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合作。很多中晚期患者的瘤体很大,可以先应用射频消融使肿瘤缩小或介入的手段将患者病灶的血管拴住,再由外科团队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既降低了手术难度,又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体现了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优势。

    科研攻关破解医学难题

    据记者了解,医学界对腹膜后肿瘤的认知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腹膜后肿瘤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手术或药物治疗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医学难题有待破解。20多年来,罗成华教授坚持对腹膜后肿瘤的研究探索,并在这一科研领域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

    2015年3月,罗成华带领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上正式发表论文《叶酰聚谷氨酸合酶(FPG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关系》,这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也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首篇SCI文章,标志着我国在腹膜后肿瘤领域中科研、教育、临床综合整体实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eQTL(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方法直接应用于腹膜后肿瘤的研究,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腹膜后脂肪肉瘤eQTL数据库,构建了多个基因调控网络,筛选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基因调控途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