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3207276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前后ESAT—6和IL—10的水平变化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5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15~67岁,平均(49.61±15.47)岁;均经腰穿刺术,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核培养及染色片检查确诊为TBM[7-8],单纯结核性脑膜炎21例,合并肺结核31例;早期(发病<7 d)患者8例,中期(8~15 d)患者16例,晚期(发病时间>30 d)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头痛46例,发热41例,呕吐42例,肢体瘫痪5例,意識障碍10例,脑神经损害5例,抽搐4例,病理反射35例;47例患者脑脊液压力>200 mmH20。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3~68岁,平均(48.78±14.97)岁;均经腰穿刺术,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核培养及染色片检查排除TBM及其他细菌感染,多发性肝硬化4例,急性脊髓炎11例,病毒性脑膜炎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