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33157
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预防椎体成形术后临近椎体骨折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9期
     3讨论

    3.1骨质疏松与椎体压缩性骨折

    人口的老龄化使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世界常见疾病的第7位[3],在我国总人口發病率达6.6%左右,总患病人数达6000~800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好发。女性在65岁以后发病率升高明显[4],65~84岁的女性发病率达到男性的7倍,而55~65岁只有男性的4倍。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达到70余万例,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好发于髋部及脊柱的胸、腰椎,绝境后的女性以脊柱压缩性骨折更多见。

    3.2椎体压缩性骨折与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的生理弯曲包括颈胸腰骶生理弯曲,构成脊柱的生理稳定性。脊柱的椎体作为构成脊柱的基本单元,参与脊柱的生理功能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椎体的压缩骨折改变了脊柱矢状位及冠状位的稳定性,造成应力异常[5]。长时间的站立及行走,这种应力的失衡[6]可导致腰背部疼痛加重,使脊柱的后凸畸形增加,进行性前屈加重,患者表现为驼背逐渐加重,椎旁肌易疲劳及神经受压,使老年患者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更容易摔倒[7]引发再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因受轻微的外力或低体重指数等原因所导致。目前PKP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主要治疗方法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