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48381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7期
     2.2研究组治疗前后与参照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的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与参照组的耻骨直肠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不同时期的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耻骨直肠肌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女性盆底是一个三维多层次的系统整体结构,其解剖结构复杂,各层次组织间紧密联系。其中肛提肌是盆底支持肌肉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7],由髂尾肌和耻骨直肠肌组成。两侧耻骨肌和耻骨直肠肌围成盆膈裂孔,其中依次有尿道、阴道和直肠通过。正常情况下,盆底完整的支持系统能支撑盆底,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但由于盆膈裂孔是盆底最薄弱的区域,在受到手术、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后,容易发生损伤,耻骨直肠肌收缩力下降,引发内盆形变,而发生盆底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8]。超声诊断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没有辐射,安全性高是临床诊断PFD常用的方法之一[9]。二维超声能从矢状面探查盆底膀胱、尿道、括约肌等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