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2期
编号:13440100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现况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2期
     1血清学诊断指标

    1.1直接指标

    在正常的肝脏中,肝细胞外基质(ECM)是高度动态的基底层,保持着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当肝脏组织出现持续性的纤维化病变,将会出现ECM的异常累积。有一些血清学指标可以直接反映ECM的代谢,将其称为肝纤维化直接血清学指标,目前研究主要包括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前胶原Ⅲ(Pcin)、Ⅳ型胶原(C-Ⅳ)[3-5]。

    1.1.1肝纤维化直接血清学指标 肝脏内皮细胞可以对血液系统中的HA进行摄取,再经特异的HA酶水解,最后从肾脏排出。利用HA的这一代谢特性可以反映出肝内皮细胞的功能,分析患者血清HA含量,进而对肝脏纤维化程度作出预测。LN聚集在细胞基底膜的透明层,紧贴基质部,参与基底膜骨架的构成,可调节细胞的生长。当肝脏发生纤维化时,LN会沉积于肝窦内,促使肝窦毛细血管化。PⅢP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其广泛存在于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中,在活动性肝纤维化中可有显著的变化,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病变早期即可明显增高,另外,持续性的PⅢP升高可提示病情恶化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