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9
编号:13494849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9
     骨性Ⅱ类和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均是口腔科上较为常见的(牙合)畸形类型,患者通常伴有下颌前突、面中部凹陷等颌面部的形态改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个人形象、咀嚼功能以及口齿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2]。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骨性Ⅱ类和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良好的颌骨间协调关系,来明显改善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由于骨性Ⅱ类和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切牙的代偿性舌向倾斜常常导致其唇侧牙槽骨板要薄于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导致容易出现牙根吸收、骨开窗、牙龈退缩及黑三角等牙周问题[3-5]。但是若在通过术前正畸将下切牙唇展去代偿后,又易于出现牙槽骨丧失、骨皮质裂等不良并发症[6]。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既往医学界普遍多应用X线片进行观察测量,事先评估患者唇舌侧牙槽骨板的形态和厚度,但由于二维影像精确度较低,且容易造成几何失真变形、结构影像重叠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三维方向上准确定点来弥补二维影像的缺陷,CBCT分辨率较高,且成像迅速。本研究采用CBCT来测量比较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差异,旨在为两种骨性错(牙合)畸形的评估、矫治以及下切牙区方案设计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