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年第9期
编号:13190449
不典型川崎病17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董兴宙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7例20005年1月~2008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科确诊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2)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治;诊治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该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的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该病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主要依靠一组临床表现。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尤其是一些不典型川畸病在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17例患者的临床,浅谈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6个月~2岁10例,2~5岁7例。

    1.2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为符合以下第1项及第2~6项中4项以上者:发热5天以上;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口腔黏膜充血,皲裂,杨梅舌改变;急性期手足硬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皮疹;颈淋巴结肿大。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1)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中6项只有4项或3项,但病程中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明并发冠状动脉瘤者。(2)若诊断标准中6项只有4项,但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应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3)参考项目:卡介苗接种处再现红斑、血小板增高、CRP、ESR明显增加,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壁辉度增强,心脏出现杂音、低蛋白血症或低钠血症。

    1.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17例均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的患儿,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3~5条。所有病例由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或恢复期出现指端脱皮而确诊。

    1.3.1早期临床表现肢端早期红肿9例;有一过性皮疹16例,为斑丘疹,有4例皮疹反复出现;早期有双眼结膜明显充血8例;口腔黏膜充血及杨梅舌,口唇发红、皲裂干燥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5例。

    1.3.2其他系统受累情况心脏10例,表现为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异常;肝脏2例,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肝脏肿大;肺脏3例,表现为咳嗽、气促及X线胸片改变;肾脏2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3例,表现为腹痛、腹泻。

    1.3.3早期实验室检查ESR增快>40

    mm/h

    17例;C反应蛋白增高≥30

    mg/L

    17例;血常规:WBC升高(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