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4
编号:13768710
他汀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4
     【关键词】他汀;动脉粥样硬化;防治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复杂,往往累及多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各系统不良临床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冠心病病程演变从内皮细胞损伤开始、血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直至血管管腔狭窄和血管阻塞。有关资料表明,68%冠心病事件发生在管腔狭窄<70%的血管中。冠心病的形成往往需要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斑块破裂是一个很快的过程,仅需要2~3 h即可导致心脏事件。因此,冠心病防治应从早期开始,并坚持整个病程。

    1989年Muller等首次提出:“易损斑块破裂”概念,其特点是脂质坏死中心大,纤维帽薄,有大量炎症细胞,属于富含脂质的软斑块。易损斑块受损破裂合并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重要的发病机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死率高,这些均与易损斑块密切相关。

    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的罪魁祸首。针对脂质沉积应采用调节血脂措施。他汀类药物是有降脂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等)的多杂性能,从而全面保护易损患者。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应首选他汀类药物。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及冠脉管腔临界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且依从效果好,单纯用药即可起到良好的稳定易损斑块作用。不必要联用其他同类药物,更不必要联用缺少偱证医学证据的其他药物。

    “LDL-C低一些,临床终点获益多一些”的理念正逐渐被更多的临床医学接受。在此仅举2例。有两位同事患有高脂血症,在无自觉症状情况下做了双源心脏冠脉CTA检查,结果在左前支中段均有70%的狭窄,因没有心绞痛症状故不同意进一步做冠脉造影检查。其中一例应用阿托伐他汀加泰嘉阿斯匹林口服,3个月后因无胸闷做冠脉造影显示其狭窄只有40%了,目前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治疗。另一例没有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只用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后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做冠状动脉介入,安上了支架。不同的治疗,不同的转归。说明“早干预,早获益”,规范、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强化、维持是关键”。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阿托伐他汀不仅累积了从冠心病一级预防到二级预防的证据,更是对糖尿病人群、脑卒中人群进行了重要而有意义的探索。LDL-C应是最成熟的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应该是最成熟的干预药物,应该被充分利用。只有如此,中老年人才能摆脱冠心病病魔的困扰,延年益寿。

    【收稿日期】2011-03-21

    (本文编辑:刘曾敏 ), 百拇医药(杜红雷 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