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7
编号:1376666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中年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病率为0.34%~0.36%,患病总人数至少400万。RA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人比,RA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5~10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早期诊断(1)初次就诊时病程的长短;(2)晨僵≥60分钟;(3)≥3个关节炎症;(4)双侧跖趾关节(MTP)压痛;(5)RF(+);(6)Anti-CCP(+)(抗瓜氨酸抗体);(7)手或脚侵蚀性破坏。

    1.1.2早期诊疗国际公认的治疗窗口期3个月,发病3月内关节滑膜,软骨破坏,开始DMARDS治疗(一线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缓解关节肿痛合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或称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控制病情发展。
, 百拇医药
    1.2药物与用法

    1.2.1国内外常用的联合的用药甲氨蝶吟(MTX)+柳氮磺吡啶(SSZ)、MTX+氢氯奎(HCQ)、SSZ+HCQ及MTX+SSZ+HCQ,来氟米特新型免疫抑制剂在RA中应用广泛。

    1.2.2美国风湿病学会来氟米特、环孢素、米诺环素,将MTX推荐剂量从7.5~15 mg/周增至7.5~20 mg/周。激素:对于关节肿痛明显,加用小剂量(泼尼松≤10 mg),个别患者短期15~30 mg/d,症状减轻尽快减量。

    1.2.3中医中药《内经》曰:“风寒湿三气至合而为痹也”。

    1.2.3.1辩证风寒湿三种治病因子,《痹论》提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人体因为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的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脏腑等为其特征的一类疾病。
, 百拇医药
    1.2.3.2辩证分析实证痹:(1)湿热痹:知母、桂枝、苍术、黄柏、防己、生苡米、桑枝、威灵仙、地龙、白术、厚朴、甘草、山甲、皂刺、赤芍、桃仁、红花、防风。(2)风寒痹:乌头、炙黄芪、桂枝、白芍、炙草、秦艽、麻黄、炮附子、白术、蜈蚣、当归、威灵仙、木瓜、细辛、防风、地龙。虚证痹:(1)肝肾虚痹:当归、川贝、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甘草、杜仲、牛膝、寄生、独话、细辛、秦艽、防风、木香、桂枝。(2)风湿药酒:党参15 g、黄芪30 g、当归15 g、独话15 g、羌活15 g、桂枝10 g、白芍15 g、赤芍15 g、防风10 g、乌蛇30 g、川附片30 g、防已15 g、秦艽、鹿角片50 g、茯苓30 g、甘草15 g、大枣30 g、桂圆肉30 g、千年健15 g、苍术15 g、黄柏15 g、细辛6g,粮食酒5斤泡3个月,日服10~20 ml。

    2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属祖国医学“历节”“颈痹”“骨痹”等范畴。中医中药有一定优势,其特色在辨证论治。本文把RA分虚实两大类型。实证:湿热痹,寒湿痹,瘀血痹,风寒湿热瘀血痹。治疗方法:祛邪通经络。虚证:肾气虚痹,肝肾虚痹,脾肾虚痹,气血虚痹。治疗方法:补正通经络。

    早期病邪实证多,中晚期虚证多。首选西药抗炎药,不良反应较多的是胃肠道不适,少数引起溃疡,其他较少见的有头痛头晕。常期应用会造成肝肾损伤、血细胞减少、水肿、高血压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中医中药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长期应用至今未发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目前对RA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关键。中药对不同类型的关节肿胀和疼痛的有效率可达80%~95%,而其对血沉和C反应蛋白、Rf、ASO等炎型指标也有明显降低作用。中医中药的研究开发有甚广阔前景。

    【收稿日期】2011-04-22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马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