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8
编号:13766428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

    气管、支气管异物即误把物品(常见食物或玩具)呛入气管,是常见的凶险性意外事故,据统计,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根据其大小、所在部位,各表现不同:喉部异物常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和嘶哑,如堵塞声门则出现面色紫绀,甚至在几分钟内窒息[1]。异物吸入气管,主要表现呛咳、憋气、作呕,异物大者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必须及时治疗。2010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34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有明确或可疑物吸入史及呛咳史经医生诊断为气管异物的患儿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2.65岁。
, 百拇医药
    1.2症状与体征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咳嗽、喘息,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快,呼吸音粗糙,一侧呼吸音减弱。部分X线检查可见气管炎、肺不张、肺炎等征象。

    1.3治疗方法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1.4麻醉处理术前充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认真分析患儿的各项检查指标,重点检查心肺功能有无异常。儿童患者是特殊的群体,一般惧怕肌肉注射,恐吓、强制的做法往往造成哭闹、呃逆、呕吐甚至误吸,为使患儿在术前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术前应用氯胺酮5 mg/kg,能显著减轻应激反应。待患儿入睡后,开辟外周静脉通路,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1 mg/kg,并用1%丁卡因行喉部和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吸氧,患儿术中躁动时追加氯胺酮1.0 mg/kg,术后观察半小时,患儿SpO2维持在95%以上即送返病房。

    2结果
, 百拇医药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10 d,平均住院4.5 d。

    3讨论

    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小儿的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呼吸道腺体分泌旺盛,故容易造成呛咳、误吸。所以确保呼吸道畅通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关键。患儿对手术及其周围环境的陌生和恐惧会使产生哭闹、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所以术前应减少患儿的各种应激反应,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L-谷氨酸)以及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作用。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此外,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其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因此,其镇痛效应主要与阻滞痛觉的情绪成分有关,而对身体感觉成分的影响较小。氯胺酮在静脉麻醉药中,镇痛效果良好,尤其是体表镇痛,且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的患儿来讲具有更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在麻醉前,麻醉师应充分了解病情,术前制定麻醉方案、考虑麻醉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如果麻醉师麻醉前准备不足:如对术前呼吸道感染、高热等症状未作适当处理;病情了解不详细,麻醉方法选择不当或药物过量;手术时间过长,局部麻醉药物或辅助药物量过多,毒性反应或呼吸循环抑制;麻醉期间观察及监测不够;输液输血不当等都会导致患儿发生意想不到的并发症[2]。

    同时,麻醉师还应注重术后访视和护理。注药后,麻醉师应守在不能 患儿旁边,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要保持患儿气道通畅注意胃液反流,即时吸痰;严密观察患儿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年龄越小呼吸抑制越多见);术后转送过程中及回到病房,注意应仰卧位或头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手术过程中常见并发证有呼吸抑制、气道阻塞及氧供不足,如有并发证的发生应及时处理。当出现严重的并发证,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停止麻醉,胸外挤压,静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纯氧过度通气。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刘世喜.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86例临床分析.华西医学,2008,23(5):1112.

    [2]刘旭红,沈通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5:25-26.

    【收稿日期】2011-04-14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邓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