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8
编号:13766381
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发展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使其成为护理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科室。因此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成为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护理安全隐患

    1.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以及护士配备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都会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

    1.2给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2.1医嘱方面的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和护士执行转抄过程中发生错误,由于儿科用药按体重计算,早产儿、新生儿只有成人剂量的几十分之一,低年资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本科常用药物剂量不熟悉不了解,医嘱开立时出现错误和转抄时出现。
, 百拇医药
    1.2.2药物配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儿科药物配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如儿科常用药物氨茶碱,新生儿一般输入6~8 mg,而氨茶碱规格为每支250 mg/2 ml,输入剂量只有一支中的1/40~1/25,在配液的过程中要经过反复几次稀释后才能加入,如护士在配液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就可能出现差错。错误没有及时发现。

    1.3护理人员因素 低年资护士增多、经验不足、护理任务重、工作量大、身心疲惫、情绪容易急躁、“慎独”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专业技术欠熟练,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均可造成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甚至出现差错,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或造成不良后果。

    1.4护患沟通欠缺,护患关系复杂儿科环境嘈杂,护理工作繁琐,耗时、耗力、耗材,护理成本几乎是成人的2~3倍。患儿年龄小,合作程度及顺应性差,给护士的见面礼就是哭与闹、屎与尿。儿科的护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与父母、患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4-2-1工程(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的严密监督下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家属爱子心切,对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的干涉、不配合甚至拒绝,如静脉输液时,要求护士每次都能一针成功。若失败,家长会暴怒,认为护士无能,对护士不信任或有不礼貌行为。若护士对家长的抱怨与迁怒不理解,情绪不稳定,则会影响自身技术的发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错误用药等,就会真正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1]。
, 百拇医药
    1.5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婴幼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在疾病高发期,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多,恢复期与急性期的患者共处一室,易交叉感染。常见的感染有:皮肤感染、脐部感染、口腔感染、肺部感染

    1.6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发生磕碰、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品,如花生米、瓜子、葡萄干等,塞入耳、鼻或误入气管等意外伤害。喂养时体位不当呛奶、溢奶,若奶、食物、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防范措施

    2.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应强化全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儿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提高责任心,强调慎独精神。要求护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预见性。

    2.2通过加强细节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本科常用药物剂量、规格、用法、剂型、不良反应,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核对一个执行一个,确保万无一失,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在临床应用中,与医生共同讨论给药方法,认真把关,不盲目执行医嘱,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全力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
, http://www.100md.com
    2.3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针对不同护士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制定不同的护理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加强业务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儿科专科护理常规、急救技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低年资的护士和新入科的护士应指定具有一定经验的护士给予指导,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4加强护患沟通,和谐护患关系儿科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情绪调控能力。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艺术,与患儿及家属多沟通,了解患儿的健康状态、心理感受以及想法,尽量满足合理要求,耐心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儿消除消极情绪。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根据不同疾病及家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选择针对性的良好的沟通方式,耐心讲解各种护理操作的程序和由此带来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操作的实施,从而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增强对护士的信任和依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减少意外伤害保证就医环境的清洁、美观、安全,定期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的办法,让每位护士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患儿的监护,室内温度适宜,地面清洁干燥,防止摔倒的发生。患儿玩具选择质地牢固、无损伤性的,便于清洁消毒。创造温馨病房环境,粘贴各种温馨提示卡,消除患儿紧张情绪,抓住时机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3]。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查找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建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83-84.

    [2]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3]黄龙英.以适应改变为方法,完善儿科护理管理.护理管理,2008,5(12):13-14.

    【收稿日期】2011-04-12

    (本文编辑:郎威), http://www.100md.com(余淼 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