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8
编号:13766388
住院老年尘肺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
     【关键词】老年尘肺;静脉输液;外渗

    尘肺是煤矿工人常见的职业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抵抗力也在逐渐下降,肺部感染极易发生且不易控制,患者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因此输液是住院老年尘肺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占有重要位置。由于输入的药物种类多、疗程长、反复穿刺及穿刺不当或拔针后按压时间不足等,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皮下淤血和肿胀,因此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极易引发护理纠纷。因此,输液时应避免外渗发生,一旦发生要处理妥当,避免增加患者痛苦。

    1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患者因素患者年龄偏大,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许多患者长期卧床致静脉回流不畅,多数老年尘肺患者均合并有其他的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血管滑而不易固定,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导致外渗的可能。

    1.2药物因素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间羟胺;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化疗药物,阿霉素等对局部静脉损伤较重,可引起外渗。
, http://www.100md.com
    1.3技术因素年轻护士缺少穿刺经验、对血管解剖部位不了解、针头滑出血管外、刺破血管壁、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推注药液时的用力过大使用了输液泵或加压输液等。

    2外渗的临床表现

    轻度表现为局部肿胀、液体不滴。中重度表现为局部红肿刺痛、烧灼样痛,或局部出现水泡,皮肤变硬,形成溃疡。

    3药物外渗的预防

    3.1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有家属陪伴的,应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尽量使用留置针。

    3.2针头的选择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老年人宜选择针梗短、细、针尖斜面短并能满足输液要求的头皮针。针头越细、针头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血管的保护。临床实践证明5.5号头皮针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老年尘肺患者往往长期反复住院输液,静脉破坏程度大,且血管细小、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低。5.5号头皮针细小,静脉选择范围较大,一些短小、弯曲的静脉也可以利用。同时5.5号头皮针完全可以满足老年尘肺患者的输液需求,还可以有效控制输液速度。如果同时输血或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稍大号头皮静脉针头。
, 百拇医药
    3.3掌握药物注意事项输注刺激性强或化疗药物前必须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在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注药物。同时在使用刺激性强或化疗药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以免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3.4提高患者预防意识做好输液前的健康宣教工作,向其讲解药物外渗后的不良后果,交待输液中注意事项,如减少穿刺肢体的活动、随时观察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烧灼感应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3.5拔针后正确按压输液完毕,正确按压局部,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上方,力度适中,老年患者按压时间不少于5 min。针眼处禁止揉搓,拔针后也不宜马上活动,可卧床休息,抬高穿刺肢体。

    3.6加强输液巡视输液患者应每半小时巡视一次,如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进行床头交接班。做好患者的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
, http://www.100md.com
    4外渗后的处理

    4.1冷敷药液外渗48 h内,冷敷外渗皮肤利于血管收缩,并可减轻疼痛。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及对组织有强烈刺激药物的外渗治疗。可用冰袋外敷或直接用冷水湿敷,每日2~3次,每次30 min。

    4.2热敷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吸收、分散,减轻皮肤伤害,但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以免造成皮下出血。一般8~12 h后热敷,可用热水袋热敷或50 ℃左右的温水湿敷,每日2~3次,每次30 min。也可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局部,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促进外渗局部的血液循环。

    4.3喜疗妥霜剂外揉法喜疗妥霜剂含粘多糖类物质,能有效地控制炎症,改善患处血液循环,吸收渗液,治愈水肿。其药性温和,易于吸收,对皮肤及其他组织无刺激,可反复外用[2]。

    4.4马铃薯片外敷法马铃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淤、消炎及抗过敏作用的功效[3]。方法:将新鲜的马铃薯洗净擦干,切成2 mm左右的薄片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并用保鲜膜覆盖,外敷面积稍大于红肿皮肤部位面积每1~2 h更换1次。此法对皮肤无刺激,保持滋润时间长,不需要频繁更换,且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患者及家属可自己操作,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李素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头皮针型号的选用.临床医学,2010,35:64.

    [2]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38.

    [3]商秀贞.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10(31):793.

    【收稿日期】2011-04-22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余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