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
编号:13765829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诱发急性胰腺炎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扩张;胰腺炎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dilatation of the bile duct)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较常见的胆道畸形,一般认为亚洲人发病率较欧美为高,在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多见,新生儿及成人亦可发病。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多种学说,过去多认为与胆管发育异常、胆总管壁发育薄弱及胆总管远端狭窄有关,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本病的实验及临床的深入研究,特别自1969年Babbitt提出本病与胰胆管合流异常有关。本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者约占80%~100%,也尚有感染学说及胆总管远端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学说等多种因素。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诊治的1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诱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2岁,因“呕吐伴持续性腹部疼痛十二小时”就诊,呕吐8~10次,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持续性腹部疼痛伴后背有放射痛。患儿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近十年。查体:T 36.5 ℃,P 90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皮肤无明显的黄疸,无脱水,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脐周压痛明显,无明显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阴性。查血常规:WBC 18.8×109/L,N 88.6%,L 8.2%,血淀粉酶847 U/L,尿淀粉酶13 000 U/L。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收入儿内科。查B超、CT加强均提示,肝脏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明显扩张,主胰腺扩张。胸片、心电图均正常,肝功能:ALT 207 U/L,AST 312 U/L,儿内科治疗一周,患儿无呕吐,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95 U/L,尿淀粉酶618 U/L,恢复正常。进食米汤2~3 d,又出现呕吐伴剧烈腹痛,血清淀粉酶升至700 U/L,尿淀粉酶6400 U/L,患儿反复发作胰腺炎时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TBIL)45.4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2.8 μmol/L,ALT 207 U/L,AST 312 U/L。经外科会诊,诊断为胆源性的胰腺炎,转外科行胆囊切除,扩张胆总管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 d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急性胰腺炎部分胆总管扩张。
, 百拇医药
    2治疗

    患儿入儿内科保守治疗,禁食,先锋霉素抗炎,水、电解质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施他宁生长抑素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保肝综合治疗,一周后进食流质,又出现呕吐伴腹部疼痛,血、尿淀粉酶升高,转外科行胆囊切除,扩张胆管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见胆囊约6 cm×4 cm×3 cm大小,张力不高,胆总管自胰上缘至左右肝管交界处扩张直径约3 cm,其内有泥沙样结石,远端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游离胆总管至胰腺上缘,其内未见胰管开口,于胰上缘切断胆总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胰腺头端质地稍硬,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水溶性维生素、白蛋白营养支持综合治疗,十天后复查肝功能:ALT 35 U/L,AST 39 U/L;血淀粉酶114 U/L,尿淀粉酶952 U/L,均正常范围,进食后未再出现呕吐、腹痛症状,痊愈出院。

    3讨论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病约70%在婴幼儿发病,学龄期及成人较少见[1]。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为本病的三个基本症状,即所谓“三联症”,但并非所有患儿在就诊时均具有三个症状,临床上往往出现一个或二个,三个以上者仅占20%~30%[2]。而本例患儿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近十年,这在临床诊断及寻找病因中应引起重视,若患儿具有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三个基本症状特征,诊断并不困难,但患儿并不全部具有三联征,或因具有三联征者只占少数,仅有胰腺炎等症状时,应注意进行鉴别,以期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进行B超检查、X线检查以及CT检查等。
, 百拇医药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腹内病变,常表现为突发性上腹剧痛,向背部放射,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腹胀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在小儿比较少见[3]。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基本的病因与Vater壶腹部阻塞引起胆汁返流入胰管和各种因素造成胰管内压力过高、胰管破裂、胰液外溢等因素有关[4]。导致胰管压力过高有众多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与胆道疾患及饮酒有关。根据我国1970~1990年20年间发表的1009例急性胰腺炎的资料,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占60.8%,酒精性急性胰腺炎为14.1%。小儿胰腺炎致病因素与成人不同,成人最常见的原因以胆道疾患及酒精中毒为主,而小儿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细菌或病毒感染:如伤寒,猩红热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全身感染和经胆道,十二指肠等侵入胰腺的局部感染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2)上消化道疾患或胆胰交界部位畸形:胆汁反流入胰腺引起胰腺炎,据相关资料报告,多见于婴幼儿期发病。

    而本例患儿12岁起病,在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进食后呕吐、腹痛反复,血、尿淀粉酶反复异常,同时伴肝功能异常,直接胆红素升高且呈阻塞性改变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是否有其他诱发因素,再进一步检查B超及CT加强后证实是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引起。在术中证实是胆总管扩张伴泥沙样结石,游离胆总管至胰腺上缘,且术中未见胰腺开口,存在胆胰交界部畸形,外科手术治疗,未再复发。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赵莉,李振东,马洪骏,等.胆总管囊肿合并胰腺炎的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19(4):211-21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05-1408.

    [3]王燕霞.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方式及效果的评价.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8,9:2.

    [4]郭迪.儿科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收稿日期】2011-05-06

    (本文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刘彩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