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0
编号:13765518
机械通气、抗炎和抗凝等综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李文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抗炎和抗凝等综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探索适宜基层医院运用的ARDS治疗方法。方法38例在处理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抗炎和抗凝等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气分析的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等指标。结果本组病例ARDS治愈及好转29例,死亡9例,病死率23.7%;治疗前后SaO2、pH、PaO2、HCO-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抗炎和抗凝等综合治疗ARDS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抗炎;抗凝;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机械通气、抗炎和抗凝等综合治疗ARDS 38例,取得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均为2006年5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年龄为出生后6 h~84岁,男21例,女17例。其中肺部感染20例,早产儿与新生儿7例,外科术后4例,急性重症胰腺类2例,肺栓塞2例,肺挫伤2例,误吸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提出的ALI/ARDS的诊断标准(草案)[1]。

    1.2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各种在临床上可能引起ARDS的重症患者给予高度关注,尽快完善原发病的辅助检查,积极救治。一旦发生典型ARDS临床表现,即迅速实施以下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根据血气分析,胸片和CT、心脏超声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体治疗方法为:(1)机械通气:根据个体情况选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或有创通气。原则上对于短期应用NPPV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无显著改善者,及早改为有创通气。一般使用6 ml/kg的小潮气量,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若平台压仍在30 cm H2O以上,则适当降低潮气量;平台压<30 cm H2O者,则考虑使用肺复张和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策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