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炎
编号:13764060
以急性胃肠炎为表现的饥饿性酮症1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2
     【关键词】饥饿性酮症;急性胃肠炎;分析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腹痛伴恶心、腹泻1 d,以急性胃肠炎由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急诊转入肠道门诊。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无呕吐,腹泻稀水便3次,总量约500 ml,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查体:T 37.1 ℃,P 105次/分,R 26次/分,BP 95/65 mm Hg。神志清楚,皮肤弹性较差,唇无发绀,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心率10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异常杂音,全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WBC 9.9×109/L,N 0.742,L 0.163,RBC 4.12×1012/L,HB 119 g/L,PLT 199×109/L;血糖3.9 mmol/L,血钾4.16 mmol/L,血钠143.9 mmol/L;尿葡萄糖:阴性,尿酮体:3+,尿比重:≥1.030;血、尿淀粉酶正常;便常规:阴性,便细菌培养: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无不洁饮食史,因减肥,已节食两月,考虑饥饿性酮症,立即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维生素B6 200 mg静脉滴注,2 h后查尿酮体:+1,尿比重:1.020,继续予糖盐水静脉滴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腹痛、恶心症状消失,尿酮体逐渐转阴,患者1 d后出院。
, http://www.100md.com
    2分析

    长期节食患者,致使能量摄入严重不足,肝糖元耗竭,人体动员体内脂肪、蛋白质水解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代谢活跃但氧化不全,产生过多中间产物,如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统称为酮体[1]。其中β羟丁酸约占78% ,乙酰乙酸约占20%,丙酮约占2%[2]。当肝脏生成酮体增多,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的堆积,尿中出现酮体,出现类似糖尿病酮症的相关症候群,在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口渴尿多,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随病情发展,可导致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呼吸节律、频率改变,嗜睡昏迷。

    本例患者因腹痛伴恶心、腹泻入院,无不洁饮食史,平素长期节食,便常规、便细菌培养阴性,尿酮体阳性,予糖盐水静脉滴注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逐渐好转,符合饥饿性酮症诊断。

    3讨论

    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严重,又无积极治疗,机体代谢紊乱,可继发饥饿性酮症。而饥饿性酮症患者又常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要表现。急性胃肠炎、饥饿性酮症虽然均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但两者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不同。前者属于肠道门诊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以积极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者属于急诊科急症,以大量补液为主。本例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诉入院,容易将医务人员的思维引入歧途,医生只想到了胃肠道疾病,忽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未做相关的医技检查,未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缺乏对临床资料的整体把握及全面分析。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腹痛的急症患者,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常规进行血液、尿液及血生化检查,结合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5.

    [2]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135.

    【收稿日期】2011-06-23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陈颖)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