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颌面部炎症 > 面神经麻痹(面瘫、Bell麻痹)
编号:13760639
针灸加中药煎服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3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8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征,以及中医针灸加中药煎服治疗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36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用针灸加中药煎服。结果36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高;右侧周围性面瘫19例,左侧周围性面瘫17例;36例均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且流泪、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经针灸加中药煎服治疗后痊愈28例,占777%;显效4例,占111%;好转2例,占55%,无效2例,占55%,总有效率944%。结论周围性面瘫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且多为血糖控制差的老年患者,及时、早期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针灸;中药煎剂

    近年随着糖尿患者的增多,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也明显有上升趋势,辨别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还是糖尿病的单颅神经病变,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由于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1],且西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瘫会升高血糖,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因此笔者所在科采用针灸并自拟中药面瘫方治疗这类患者。观察了36例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均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的门诊患者,女22例,男14例;年龄42~81岁,平均(606±89)岁;糖尿病病程2月~23年;面瘫发生时间至就诊时间为6~36 h。

    12临床表现右侧周围性面瘫19例,左侧周围性面瘫17例;36例均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且流泪、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及肢体活动障碍。

    13实验室检查36例患者中空腹血糖76~12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2~20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102%,所有患者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急性脑出血及脑梗塞。

    14诊断标准周围性面瘫按Tavemer提出的诊断标准[2],(1)突发单侧完全性或部分性面肌麻痹;(2)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3)无耳后或后颅窝症状或体征。
, 百拇医药
    15治疗方法

    151针刺主穴:颊车、地仓、下关、迎香、风池、丝竹空、水沟、承浆。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听会、翳风。操作:上述穴位常规针刺,亦可配合灸法或电疗为辅助疗法,用回旋灸法,灸患侧地仓、颊车、下关,每次灸3~5 min;使用电磁波治疗仪电疗患侧面部,用温热照射强度,照射10~15 min,治疗后,可辅以面部按摩10~15 min。疗程: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休息3 d,3~4个疗程后统计效果。

    152中药面瘫方荆芥穗10 g,蔓荆子10 g,防风6 g,赤芍10 g,丹皮10 g,白蒺藜10 g,黄芪30 g,决明子10 g,白僵蚕9 g,全蝎、钩藤10 g,丝瓜络15 g,夏枯草15 g。疗程:1剂/d,分二次服,连服20~30剂。

    16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闭目、抬眉、鼓腮、示齿功能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面容及面肌功能基本恢复,闭目、抬眉、鼓腮、示齿功能部分正常;好转:症状和体征比治疗前好转,面肌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 百拇医药
    2结果

    全部患者4个疗程结束时,按疗效标准评价。痊愈28例,占777%;显效4例,占111%;好转2例,占55%;无效2例,占55%。总有效率944%。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㖞斜”范畴。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病因人体气血不足,面部受到风寒的侵袭,使经络瘀滞、筋脉失养而发生。治疗宜疏风通络,濡养筋脉。有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西药[3]。针灸早期介入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治疗疗程1次/d,10次为一疗程,20~40次可收到满意的效果[3]。笔者也认为应及早给予针刺治疗,一般可于发病后一周内施予针灸,针刺以轻刺激、浅刺为主。治疗操作时,所用手法为捻转进针,得气后用补的手法,达到兴奋颜面神经的作用,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使气血循行,能通畅经络、散风寒。且辅助面部按摩,有利于肌力和随意协调运动的恢复,抑制面肌痉挛,促进其功能恢复[4,5]。
, 百拇医药
    中药面瘫方中,诸药相配益气疏风散邪,活血通络。荆芥、防风、蔓荆子、夏枯草、丝瓜络祛风通络;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赤芍、丹皮具有活血通络,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白蒺藜、决明子、钩藤、僵蚕、全蝎熄风止痉。针药并用“汤药治其内,金针治其外”,内外结合,标本兼治,面瘫自愈,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针药配合应用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所在科观察到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不是糖尿病的单颅神经病变,诊断时应做头颅CT、MRI等相关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腮腺病变等;其次,以老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居多,所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应继续原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好血糖;第三,患者出现患侧乳突及周围疼痛者较少,这与刘国荣等[6,7]报道的一致。有研究显示血糖升高与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成正比,而且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水平均对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影响,因而引起对疼痛刺激感知减退[8];最后,病程相对较长,治疗疗程较非糖尿病患者长约10~20 d。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面部保暖,勿受风寒。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贝尔面瘫临床治疗研究概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30-1131

    [2]Tavemer D.Bell Spalys a Clincal and electrom yographic study.Bbrain,1995,78:209

    [3]郑晖,李瑛,陈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刺灸方法的循证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77-78

    [4]林景琳.针刺加运动患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4,24(3):178-180

    [5]刘秀珍,贺燕.针灸疗法治疗偏瘫的方法及机制.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54-154

    [6]李洁,徐淑娟,高金霞.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5):65-66

    [7]刘国荣,李月春.糖尿病合并面神经麻痹.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2(3):157

    [8]陈德忠.糖尿病合并面神经面瘫23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9,20(1):185-186

    【收稿日期】2011-08-03, 百拇医药(彭鹏鸣 王蓉娣 周平南)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颌面部炎症 > 面神经麻痹(面瘫、Bell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