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
编号:1375946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对68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观察病例中,治愈63例,无效5例,无一例患儿死亡,平均住院15 d。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病原体侵犯喉以上呼吸系统的急性炎症的统称,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居多[1]。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急性上感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病情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婴幼儿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呼吸系统局部症状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男38例,女30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5.5岁;病程1~2周。

    1.2方法本病治疗要点主要是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鼻塞者用0.5%麻黄碱滴鼻;抗病毒药物常用双嘧达莫(潘生丁)和利巴韦林(病毒唑)或辅以清热解毒的中药;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如确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风湿热病史者,可用青霉素,疗程为10~14 d。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6 d内退热,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外周血象正常;无效:5 d体温不下降,症状和体征无好转,并出现合并症[3]。

    2结果

    本组观察病例中,治愈63例,无效5例,无一例患儿死亡,平均住院15 d。
, 百拇医药
    3护理

    护理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护理措施如下。

    3.1维持正常体温(1)患儿盖被不宜过厚,要松解衣服或襁褓,以利散热。(2)体温超过38.5 ℃时应酌情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冷盐水灌肠等。(3)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25%安乃近溶液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4]。(4)每4 h测体温1次,物理降温后30 min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体温骤升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5)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再着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

    3.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 ℃左右,湿度以60%为宜。

    3.3患儿需适当休息,尤其是高热患儿,应卧床休息,有利于机体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以保证患儿安静休息。
, 百拇医药
    3.4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清淡饮食,须少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喂温开水,保证患儿摄入充足水分。

    3.5加强鼻部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1)分泌物量多时,取头侧位,以保持一侧鼻腔通畅。(2)当分泌物结痂时,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将结痂拭去,并用少许油类(凡士林等)涂抹鼻翼周围的皮肤,以减轻皮肤疼痛。(3)鼻塞严重妨碍吮乳和睡眠者,可在喂乳前15 min及临睡前适当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每次1~2滴,2~3次/d,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鼻腔通畅,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产生依赖或出现毒副反应(心悸等)[5]。

    3.6向家长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表现及治疗原则、护理要点,从而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并教会家长相应的应对技巧。(1)指导防治中耳炎的方法,如不要捏住患儿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鼻咽腔压力增加使炎症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已发生中耳炎且外耳道有分泌物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和干棉签拭净,再滴抗生素药水,2~3次/d,至症状消失止[6]。(2)介绍观察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患儿出现哭闹不安、用手抓耳,有浆液或脓液流出常提示并发中耳炎;若患儿颈部淋巴结红肿、有触痛,提示并发颈淋巴结炎;若患儿出现拒食、吞咽困难、头喜后仰或张口呼吸等提示并发咽后壁脓肿等,应及时就医。
, 百拇医药
    4讨论

    在上感的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有流行趋势时,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空气进行消毒(即用食醋2~10 m1/m3加水1~2倍,加热熏蒸到全部汽化),或给易感儿服用板蓝根、金银花或连翘等中药汤剂预防。积极防治营养不良等疾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按医嘱用左旋咪唑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若小儿已患上感,应与其他儿童隔离,以免传染他人。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若患有营养障碍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气候改变、环境不良和护理不当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7-181.
, http://www.100md.com
    [2]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77-178.

    [3]孙玉琴,程洁琼.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观察和护理.护理研究,2005,19(2A):233-234.

    [4]盖丽梅,钟侠.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55-3356.

    [5]孙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6例临床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23-124.

    [6]刘凯.莪术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0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A):1445-1446., http://www.100md.com(姬雪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