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6
编号:13758663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325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325例患者转运途中有意外发生的有52例。结论做好院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途中的观察与护理;及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安全的转运至接收科室。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急诊科是医院的门户,几乎所有入院的患者都要途经急诊科,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患者常因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转运至各科的患者325例,年龄6~92岁,其中男213例,女112例。
, 百拇医药
    1.2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情况325例转运患者途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有56例,其中穿刺针头滑脱及堵塞的有18例,药物给予不及时14例,供氧中断9例,呼吸道阻塞或窒息10例,坠床2例,呼吸心跳停止1例,血压波动大于20%以上者1例。

    1.3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分析

    1.3.1由于患者躁动,选择的静脉穿刺血管或针头的种类不合适;静脉输液护理不到位,固定不牢固使针头滑出,血管的液体外渗不滴;输液器的粗管与头皮针的连接不牢固而脱开,导致静脉血和液体外流;输入液体量估计不足致使输液中断。

    1.3.2氧气供给方式不合适,躁动的患者氧气管和面罩的连接不牢固;检查项目较多的患者氧气量不充足,不能全程供氧。

    1.3.3转运前未能及时或有效的清除患者口鼻、气道分泌物及异物,呼吸困难者转运前未行气管插管。
, 百拇医药
    1.3.4转运前未进行有效的约束固定,运送平车两边的护栏未及时拉起。

    1.3.5转运前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患者的病情紧急,患者在入院或做检查时,未能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对生命体征的异常未得到重视。

    2讨论

    2.1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2.1.1转运人员的准备护送人员的资格及能力关系到患者的安全[2]。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3]。

    2.1.2需要建立静脉通路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型号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后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牢固,躁动的患者应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固定,以防将针头自行拔除。

    2.1.3根据转运路途及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供氧方式,路途较短的患者选择携带方便的氧气枕供氧,需要多项检查或路途较远时最好选用小氧气筒供氧,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 百拇医药
    2.1.4呼吸困难的患者转运前应吸净痰液,抬高头部并偏向一侧,昏迷患者备口咽通气管及简易呼吸器,必要时备便携式小呼吸机。

    2.1.5昏迷及躁动的患者在转运前应进行约束固定,以防坠床。

    2.1.6转运前所需药品的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多巴胺、盐酸利多卡因、尼克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

    2.1.7转运前再次测量生命体征,重症患者是否必须转运需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与权衡,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准备。

    2.1.8与转往科室提前联系并告知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及需要特殊检查治疗需要准备的物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机、微量注射泵),以便于对方科室能够有计划的接收患者,如果是做各种检查,提前预约确保患者在到达后及时进行各种检查,充分体现急诊患者优先检查,也避免以往出现问题时科室间相互推诿、指责,科室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 百拇医药
    2.2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转运途中平车两边的护栏要拉上,给患者盖好被服,注意保暖。护士站在患者的头一侧以方便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等等。意识障碍的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休克患者仰卧中凹位;脑外伤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胸部伤取半卧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位;腹部伤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部放松。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车震颠簸,上下坡时头部要处于高位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2.2.2转运途中的监测:(1)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转运的全过程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等。(2)各种管道的监测。有气管插管、胃管、尿管等,主要是观察这些管道是否保持通畅。

    2.2.3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记录。如输入药物及液体的种类,各种导管的名称、型号、种类。病情变化或执行操作。进行各种主要检查项目名称及结果分析。危重患者应每5~15 min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 http://www.100md.com
    2.3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患者到达目的的后,护送人员应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一起搬运患者,危重患者及颈腰椎骨折患者要3~4人同时搬运,并保持头部躯干成直线位置。转运护士与接收科室相关人员共同交接并核对患者情况,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意识情况、用药情况、液体的出入量等等。交接完毕由交接双方在危重患者转运单上签字。

    3体会

    院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但转运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发生意外或死亡,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甚至产生法律纠纷。笔者所在科室在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可能发生意外的各种因素,做好患者转运前的人员、药品、器材的准备,保持转运途中不间断的护理与监测,完善危重患者与接收科室的交接工作,从而大大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性,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童本泌,陈娟.院内转运存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

    [2]Helen H.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24.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 百拇医药(高琴琴 荆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