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9期
编号:13181022
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9期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图

    中图分类号R3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9-0097-01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已被用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家庭长期治疗的首选方法。笔者所在科2005年8月-2011年11月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诊断为OSAHS患者18例,并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11年11月,在笔者所在科PSG监测诊断为OSAHS,并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18例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41.9±16.2)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3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临床表现主要有:睡眠时反复打鼾、憋醒;睡眠中有呼吸暂停;清晨口干舌燥、头痛;肥胖。

    1.2研究方法

    1.2.1患者均作7 h以上的夜间PSG(SW-SM 2000)监测,内容包括睡眠结构(脑电图、眼动图、颌肌电图);呼吸(口鼻气流、胸腹运动)监测;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监测;鼾声、体位、腿动、CPAP压力监测。

    1.2.2OSAHS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1]。

    1.2.3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出院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出院后至少于第3个月、第12个月进行两次PSG监测及肺功能检测,将PSG监测及肺功能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对照,回顾性分析。

    2结果

    18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都能每天坚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3 h以上,有2例每天晚上睡觉时即坚持使用。随访发现13例OSAHS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鼾声消失,晨起头痛消失。6例平时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明显好转,稳定,无新的并发症出现。3例合并COPD者缺氧表现显著改善,肺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多数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未再因同样疾病住院治疗。门诊复诊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COPD的急性发作。

    3讨论

    OSAHS的发生系上气道发生反复的阻塞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严重者可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各种近,远期并发症。主要原因,(1)肌肉因素:任何原因促使构建上气道的肌肉群张力发生改变均可致上气道阻塞;上气道肌肉较躯体纤维少,血供丰富,氧化肌纤维成分高,收缩迅速,易发生肌肉疲劳和松弛。(2)神经因素:睡眠时如自主和随意神经不协调,再加上气道异常就可使上气道发生阻塞。(3)体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体液、内分泌紊乱、血液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两者相互作用有关。(4)性别、年龄及肥胖:OSAHS常发生于男性,主要是男性上气道(咽、喉部)阻力高及男性激素的分泌;上气道阻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升高,肥胖者颈部和咽部的脂肪沉积更有临床意义。(5)遗传因素:OSAHS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2]。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通过面罩、鼻面罩或其他连接设备等非侵入性连接装置进行的正压通气,目前已成为治疗OSAHS的首选方法[3]。不良反应有面部不适、恐怖、口鼻干燥、充血、胃胀气等。这些副作用和不良事件通常和面罩佩戴、气流以及漏气相关,轻微且可逆,但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机械通气的应用。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要从面罩的选用、熟练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的实行方法及参数上进行细致的设定。

    通过18例患者选用经鼻面罩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检查PSG、肺功能发现,夜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及反复憋醒、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表现明显缓解,缺氧情况显著改善,PSG各项指标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饱和度、睡眠暂停时间、缺氧时间及肺功能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笔者发现影响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未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能得到保证;其次患者对治疗方式的不理解,患者及家属的不配合;再次医务人员的宣传不足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广泛应用。

    总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OSAHS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虽然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我国刚起步,但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必将成为治疗OSAHS积极而有效的临床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2] 童茂荣,曹鄂洪.睡眠呼吸紊乱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8-191.

    [3] 蔡柏蔷,肖毅.当代呼吸病学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65,362.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江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