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796
应用PAR指数评价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后牙牙合关系的改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林晨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评价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后的牙牙合关系改善效果。方法:选择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病例21例(G1组),对称拔牙矫治病例25例(G2组)及不拔牙矫治病例23例(G3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应用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进行评价,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加权PAR总分值、加权PAR总分减少值和加权PAR分值减少率及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加权PAR总分减少值(G1组)及(G2组)大于(G3组)(P<0.05),G1组减少值最大;三组中均无变坏或无改变病例,极大改善55例,占79.71%,改善14例,占20.29%。结论:合理运用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错牙合畸形,同样可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PAR指数; 非对称拔牙;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1.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015—03

    拔牙是正畸治疗中纠正牙量与骨量不协调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常选用对称性拔除单颌或上下颌双侧前磨牙的方法。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牙体严重龋坏、上中切牙外伤或阻生、畸形牙及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等,临床上常选择拔除病理性牙,或非对称拔除上下颌非同名牙[1]。本文应用可靠、精确、较为常用的牙合指数PAR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评价采用非对称拔牙、对称拔牙及不拔牙方式来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为正畸医师进行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设计时的选择及矫治效果的评估提供临床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10年开始并完成治疗的69例患者。样本选择方法如下:(1)治疗前后模型和临床矫治记录保存完整,模型无损坏;(2)所有病例均采用双颌固定矫治器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