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概述
编号:13745629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概述(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了解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在神经科应用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检索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近几年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资料,将其在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急性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和面神经炎等神经内科疾病,以及在脑外伤、颅高压、颅脑损伤术后脑肿胀、脊髓缺血损伤等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简单汇总。结果: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和增强血管舒张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尤其对改善轻中度脑水肿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结论: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用于神经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控制给药剂量,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脑梗死;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 R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50—02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俗称麦通纳,是山东绿叶公司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抗炎、消肿一举两得,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渗出、抗水肿、改善微循环等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理作用[1]。临床证实,七叶皂苷钠对神经内外科颅内压增高、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后肿胀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神经科医师已做了多种基础和临床对照研究,但没有系统的总结,本文主要对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希望能为临床医师处理神经科疾病提供系统的参考。
, http://www.100md.com
    1 神经外科领域

    1.1 颅脑外伤及颅压增高

    满勇等[2]用地塞米松与七叶皂苷钠治疗老年人急性轻中度脑外伤,结果显示:后者在减少脑水肿、抗渗出、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治疗效果远大于地塞米松。另有报道,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广泛性脑挫伤[3]、脑叶血肿早期、外伤性脑水肿[4]、外伤性巨大血肿[5]均取得满意疗效。总之,七叶皂苷钠在颅脑外伤后颅高压方面效果显著。

    1.2 脑出血后脑水肿

    陈旭等[6]用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原酶造成脑出血模型,用MRI显像观察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证明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有明显的消肿及治疗作用。另有研究报道,对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压增高,与甘露醇联合应用,可减少甘露醇用量,减轻肾毒性,疗效更佳,对中度以下颅内压增高,可单独使用七叶皂苷钠。
, 百拇医药
    1.3 脊髓缺血损伤

    汪晖等[7]采集不同时相动脉血,分别测量丙二醛水平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术后观察脊髓形态学和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可明显降低丙二醛和脊髓缺血期血管紧张素水平浓度。说明七叶皂苷钠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疗效肯定。

    1.4 纠正脑电图异常

    在家兔脑水肿模型中,崔乃杰等[8]观察七叶皂苷钠的效果,发现7例经七叶皂苷钠(20 mg,1次/8 h)治疗,颅内压显著降低,脑电图恢复正常,且持续达3 h。

    2 神经内科领域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重症患者常留有后遗症,目前没有特效疗法。牛悦祥[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七叶皂苷钠(成人10 mg,儿童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中按0.1~1.2 mg/kg加入七叶皂苷钠,静滴,1次/d,至恢复期,平均用药1~2w),对乙脑患者效果显著。
, http://www.100md.com
    2.2 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件化坏死。周茂正[9]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加上七叶皂苷钠10 mg静滴,1次/d,一个疗程14 d,一疗程后休息7 d,共两个疗程,治疗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44例用维脑路通和0.5%胞二磷胆碱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两组均加用20%甘露醇静滴。治疗组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率40.9%,总有效率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壁的黏附,降低血液黏度发挥作用,有效改善梗死灶的供血。

    2.3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21例GBS患者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3年10月制订的“GBS诊断标准”[10]。年龄15~48岁,平均30岁,女7例,男14例。按“GBS诊断标准”分型,Ⅰ、Ⅱ、Ⅲ型患者分别有8、12、1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及能量合剂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加入20 mg七叶皂苷钠静注,2次/d,2周后减量为10 mg,2次/d,连续用药3周后停药。结果:21例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5.2%[11]。
, 百拇医药
    2.4 眩晕症

    眩晕症是一种症状,发作时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94例眩晕患者分为七叶皂苷钠组48例。复方丹参+地塞米松组(对照组)46例。4 d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95.8%( 字2=4.32,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12]。

    2.5 经前期头痛

    在日常工作中,女性患者以“头痛”为主诉入院,查体大部分阴性,追问病史,发现头痛大多发生在经前10 d左右,头痛剧烈,伴有精神不稳定、疲倦等症状。虽服多种止痛药,症状仍不能明显缓解。应用七叶皂苷钠静滴,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满意[13]。

    2.6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未明,传统急性期治疗多采用激素,但因其不良反应及部分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而不能推广使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14]。

    3 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随着临床对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不断应用,其疗效满意,但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以下注意事项:(1)禁用于肾衰竭、肾损伤和Rh血型不合孕妇,并在用药前后检查肾功能;(2)使用本品时,应少用或慎用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3)禁用于皮下注射和肌肉,应选用较粗静脉注射,注射时勿使药液漏至血管外,若已发生,可用普鲁卡因或透明质酸酶局封;(4)偶见过敏反应,若发生按药物过敏处理原则处理;(5)可见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经热敷可使症状消失[1]。因此,针对神经科病情复杂、病情危重的情况,神经科医师在应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时需要认真权衡利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做到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监视,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http://www.100md.com(韩繁 闵怀伍 向言召 曹宁 张国来)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