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锥体外系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编号:13745633
分析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加深对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HLD)认识,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收集2例以抑郁为首发的HLD,总结其抑郁的特征性表现,并与以往同类研究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抑郁均伴有明显焦虑烦闷情绪,且抑郁药物治疗起效快,有转躁倾向。结论:青年起病的抑郁,具有明显的焦虑烦闷、药物治疗起效快有转燥倾向的特征,应该考虑HLD的可能。

    【关键词】 抑郁; 肝豆状核变性; 焦虑

    中图分类号 R74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55—02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位于13q14.3的ATP7B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内铜离子的跨膜转运障碍,导致铜在肝脏、大脑基底核区、肾脏和角膜等部位沉积[1]。LD发病率(0.5~3)/10万[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椎体外系症、KF环、肝硬化及精神症状,因而误诊率达67%[3]。国外Akil等[4]发现124例HLD中2/3的患者以精神症状为初始症状,1/3在早期被误诊为精神科疾病,Svetel等[5]2009年报道50例HLD中36例(占70%)至少存在一种精神症状;国内也有类似,赵立琼[6]发现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HLD占14%~25%,高春林[7]发现有精神症状的HLD占70%~80%。20岁前起病的HLD以多以肌张力障碍或帕金森综合症为主[2],而精神科疾病多起于青壮年,且精神科药物容易引起药源性肌张力障碍和帕金森,所以精神症状起病的HLD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科疾病。
, 百拇医药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1

    患者,男,18岁。以“情绪低落2周”为主诉。2周前患者因感情问题出现情绪低落,患者述1个月之前因失恋出现失眠,2周前出现情绪不好,不愿与人交流,不想工作,心烦胸闷,不想吃饭,从小有点口吃,觉自己很笨很无能,想死。头颅CT、血常规、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SDS:83.75,重度抑郁。

    神经内科检查:意识清,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及脑膜刺激征未引出。精神检查:意识清,情绪稍低落,焦虑、烦闷明显,兴趣减退,自信心下降自我评价低,有消极意念,食欲减退,失眠,自知力存在。

    诊断:抑郁发作。给予舍曲林抗50 mg,1次/d,10 d后抑郁缓解,出现情绪高涨,自信心增高,主动言语增多,失眠严重,整夜不睡。停用舍曲林给予再普乐5 mg,1次/晚,3 d后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扭动,言语不利,步态异常走路后退。查体:左上肢肌力略增高余无异常。随查头颅MIR:脑干、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尿常规:蛋白质(++);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查铜蓝蛋白2 mg/L(参考值25~36 mg/L);眼科检查:双眼可见角膜角素环。确诊:肝豆状核变性。
, 百拇医药
    1.2 病例2

    患者,男,22岁。以“心烦失眠1个月”为主诉。1个月前和家人发生口角,出现心烦、失眠,接着情绪低落,不愿与外界交流, 整日坐立不安。内心觉得家人抛弃他,对其他人不信任,觉得做人没有意思。SDS:88.54,重度抑郁。

    神经内科检查:意识清,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及脑膜刺激征未引出。精神检查:意识清,情绪稍低落,焦虑烦闷明显,坐立不安、不愿与人交流,有消极意念,食欲减退,失眠,自知力存在。

    诊断:抑郁发作。给予氟西汀20 mg,1次/d,14 d后抑郁情绪缓解,不再有消极意念,但是烦闷焦虑明显,失眠严重,流口水,双手颤动,面部表情呆板。头颅CT:基底节低密度;动态脑电图:轻度异常的表现为枕部导联α节律紊乱混有少量中等波幅θ波;查铜蓝蛋白5 mg/L(参考值25~36 mg/L);眼科检查:双眼可见角膜角素环。确诊:肝豆状核变性。
, 百拇医药
    2 讨论

    HLD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如下: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样表现、人格改变、认知障碍等[8]。其中情感障碍可以表现为抑郁、情感淡漠、易激惹、轻躁狂、躁狂;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包括幻觉、妄想、情感不协调等;人格改变常表现为易激惹、情绪波动、易生气、甚至攻击行为;认知障碍多在疾病的后期出现,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减退行为。病例报道中以抑郁为首发症状者很罕见,分析本文两病例如下。

    两例有以下共同特点:(1)起病19岁左右,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2)抑郁均为不典型抑郁表现。(3)抑郁起病急,都伴有明显的烦闷和焦虑。(4)抗抑郁药物治疗起效快,有转燥倾向。其中特征(2)不典型抑郁表现与高伯勋等[9]研究一致,患者表现不典型的情绪障碍。两例均表现出明显烦闷以及患者自感抑郁情绪重,与Svetel等[10]的研究有矛盾。Svetel等[10]认为HLD抑郁常常伴随有情感淡漠,Aarsland等[11]认为情感淡漠与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有关。笔者考虑后者是HLD起病中后期的抑郁表现,因为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出现在HLD后期。本研究均是起病初期的抑郁表现,特征(3)很可能是HLD起病初期抑郁的特征性表现。特征(4)中抗抑郁药物起效快,有转燥倾向,可能是HLD情绪特征,也可能是HLD本身精神症状多变化导致。以上均有待收集更多病例验证。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在精神科中,青年急性起病的抑郁,伴有明显烦闷焦虑,如果抗抑郁药物起效快,除了考虑转燥的可能,一旦发现椎体外系症状,即使常规辅助检查无异常,也要考虑HLD可能,例如病例1头颅CT、动态脑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无异常。也须进一步检查血清铜、角膜K—F、头颅MRI、另外肝MR准确显示肝脏结构,早期显示肝脏的病变[12],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Lutsenko S,Barnes N L,Bartee M Y,et al.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human Copper—Transporting ATPases[J].Physiol Rev,2007,87(3):1011—1046., 百拇医药(孙雅娜 刘继猛)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锥体外系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