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0
编号:13744081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
     【摘要】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上半年进行腋静脉穿刺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腋静脉留置针保留5~7 d,无静脉炎发生。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经济、安全性高的优点,适合在新生儿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腋静脉; 留置针; 新生儿科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0-0065-01

    临床上新生儿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留置针,易发生渗漏、静脉炎,且保留的时间不长。由于腋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形态,脉管粗大、走向直、位置不容易滑动,便于穿刺,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腋静脉离胸膜远,不会被刺伤,因此,腋静脉留置针操作比较安全,在脉管中保留时间较长[1-2]。2012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有76例患儿经腋静脉穿刺置留置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6月共有76例患儿经腋静脉穿刺置留置针,日龄10 min~28 d,体重900~4800 g,其中男40例,女36例。

    1.2 物品准备

    24 G静脉留置针由苏州碧迪公司生产,肝素帽,3 M透明敷贴。

    1.3 操作方法

    穿刺前护士要掌握腋静脉的血管走向、解剖位置及在体表的投射位置。把患儿安放在平板式暖床上,协助其保持平卧姿势,头朝向不穿刺的一侧,穿刺操作的肩部垫上棉垫,垫起高度和床面呈20°~30°角,帮助患儿把手臂拉直,呈背伸姿势,水平暴露腋窝,护士用左手指握住牵拉该侧三角肌下缘,绷紧腋窝处皮肤,助手用手指压住腋窝内侧,腋静脉显露,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再进行穿刺操作,进针位置在腋静脉下0.5~1.0 cm的地方,留置针与皮肤之间呈20°角,回抽见血,再送留置针软管,同时把针芯撤出,推入少量生理盐水,若无渗出、堵塞,表明穿刺成功,接肝素帽,用3 M透明敷贴固定,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 百拇医药
    1.4 护理要点

    1.4.1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腋静脉穿刺所引起的感染,穿刺前要常规消毒皮肤,范围应超过腋窝部分外1 cm,连续输液者,24 h更换头皮针和延长管,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留置针一般留置5~7 d,超过7 d,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穿刺点还有形成窦道可能性。要定期更换敷贴,频率一般为1次/3 d,更换敷贴时也要进行消毒,此时,不宜用过多的消毒液,还要等到消毒皮肤干燥时再贴敷贴,避免消毒液经过穿刺孔渗入血管,造成药物刺激,注意臂丛神经损伤时禁做腋静脉穿刺。

    1.4.2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穿刺处及敷贴范围外的皮肤状况,发现皮肤发红及敷贴处渗血,要拔出留置针,同时要对皮肤消毒,避免感染。护士还要定时观察患儿的情绪,发现其烦躁或哭闹时,同样要注意是否发生针刺处的渗血或感染,及时做相应的处理。拔管后继续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出现红肿采用硫酸镁外敷或喜辽妥软膏外擦。腋静脉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是不易被发现的,观察有无液体渗出的方法:(1)选用常用的注射器做回抽血测试,如果可见回抽血,再向血管内推注液体通畅无阻者一般不存在渗液。(2)观察要讲究一定的顺序,第一要观察腋下情况,第二是后背情况,第三是前胸皮肤情况,同时还要触摸每个部位的质感,还可以与不穿刺侧进行对比,以明确判断。
, 百拇医药
    1.4.3 注意封管的操作方法 正确操作能延长留置时间,同时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输液前要用生理盐水封管,输液结束同样要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操作时要避免引起负压封管,可以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缓慢均匀注射封管液,这样能避免封管负压的产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3]。

    2 结果

    76例患儿腋静脉留置时间为5~7 d,使用过程中未被患儿抓掉,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血管耐受良好,未发生静脉炎。

    3 讨论

    腋静脉解剖位置固定,管径粗大、走向直,容易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既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工作量,又可避免发生静脉炎和堵管,还可减少反复外周穿刺造成的浪费及血管损伤,使护理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护理患儿,提高了护理质量。

    腋静脉位置隐蔽,患儿不易触及或拿掉,保证了顺利输液;有时患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或滑脱,安全系数较高;腋静脉留置针时患儿肢体不用束缚,照样能活动,且活动对留置针的影响不大,还能减轻与皮肤之间的机械摩擦,患儿及家属都乐于采用[4]。
, 百拇医药
    腋静脉留置针的给药途径能减轻或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化学性刺激,在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是新生儿输液的理想途径。

    本研究中,笔者使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顺利,效果较好,且未发生静脉炎及其他明显的并发症。总之,腋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经济、安全性高的优点,适合在新生儿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平,廖希玲.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8,2(2):203.

    [2]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8(4):201-202.

    [3]饶庆华,元凤.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

    (收稿日期:2012-08-12) (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韦文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