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3
编号:13742789
循证护理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3
     【摘要】 目的:研究开展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的循证护理。方法:在科室内成立循证护理指导小组,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得出真实可靠的循证护理证据,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路径,对临床工作进行指导。结果: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左右,恢复行走能力,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3-0084-02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老年人群的骨折之一,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质脆,骨强度下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周肌群发生退变,不能有效地防御髋部的有害应力,预防能力差,容易发生骨折[1]。根据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护理难度大等特点,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60~87岁,平均76.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8例,其他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

    1.2 方法

    在科室内成立循证护理指导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根据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得出真实可靠的循证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路径,对临床工作进行指导。

    2 循证护理

    2.1 正确的体位护理

, 百拇医药     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手术后采取正确的体位能够减少疼痛,防止股骨头脱位、股骨头下沉、褥疮等问题。(1)手术后患者的患肢必须要保持外展中立位,目的是为了防止置换的股骨头脱出。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屈曲、伸直、内旋、内收等情况的出现;(2)手术后轻易不要自行翻身,变化体位时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完全侧卧时,双腿之间应该放置软枕,手术3个月内禁止患侧卧位。指导患者翻身、取物、下床的动作应遵循一个原则——避免内收屈髋[2]。

    2.2 预防肺部感染

    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于滞留[3]。且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长,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降低,术后因身体功能下降,无力咳嗽,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因此,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根据护理评估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可靠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房间通风及适宜的温湿度[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及做腹式呼吸运动,定时翻身叩背,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等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 百拇医药
    2.3 假体脱位的护理

    手术后正确体位是为了防止并发症的主要护理措施,搬运患者时,应该将整个髋部托起,同时保持外展中立位,不要单独牵拉抬高患肢,避免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在行各种操作时,要将髋关节水平托起,不可牵拉,动作要达到轻、准、稳,防止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恢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髋关节屈曲不要超过90°。

    2.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股骨头置换患者DVT的发病机制中,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公认的形成DVT的三大因素[5],而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等是形成DVT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为老年人群,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8例,且这些患者在术前均为卧床、下肢制动;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和手术中止血、下肢的复位旋转和牵拉都会造成损伤,从而间接损伤血管;手术后初期由于切口疼痛、麻醉等原因都使下肢活动受限,这些都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因此,应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做好肢体的活动,逐步加大床上活动量。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活动踝关节和足趾,对患者进行按摩,避免膝关节屈曲,确保髋关节引流通畅,避免血液淤积。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和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同时,手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也可有效预防DVT,且费用低、效果好,无不良反应[6]。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绝对不可以进行按摩,膝关节不要主动进行屈曲,避免血栓脱落造成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栓塞[7]。
, 百拇医药
    2.5 预防褥疮

    由于老年人皮肤老化,皮下组织血管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缩,结缔组织再生能力的减退,术后疼痛不敢活动,造成强迫体位,容易发生褥疮[8]。在日常护理中应该保持床铺干燥清洁;指导患者双手抓住固定环形拉手,健肢蹬床,臀部向上抬起,防止臀部皮肤与床铺接触时间过长形成褥疮。予气垫床,指导患者和家属抬臀方法,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洗,2 次/d,使皮肤减压、透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供,预防褥疮。

    2.6 防止便秘

    创伤性骨折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发生便秘,给患者饮食、睡眠和疾病康复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让患者适应病房环境,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瓜果,纤维素较多、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帮助肠蠕动,保持大便畅通,如果发生便秘,可选用缓泻剂,促使大便排出。
, 百拇医药
    3 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对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按照循证医学所提供的证据,制定了详细的循证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落实,并保证护理效果。50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卧床时间长、年龄大,并发肺部感染外,其余效果良好。

    4 讨论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手术后早期功能性锻炼是手术成功和髋关节功能重新恢复的关键。运动可以减少组织粘连,保持肌肉的张力,降低部分组织水肿,有利于切口的愈合[9]。恢复性运动可以促进肢体静脉回流,对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手术后患肢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所以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间内避免患侧卧位,6个月内患肢要避免进行内收和内旋动作。患肢不得负重,必须拄双拐行走,由双拐逐渐变成单拐,再过渡到正常行走。一定要避免患髋下蹲动作。患者在拄拐时不要独自活动,应该由家属陪伴。在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注意减少对髋关节的负重,不要过早的弃拐。必须在临床和X线证实已经愈合时才能弃拐正常行走。
, 百拇医药
    日常的工作中,循证护理是一种指导临床、决策临床护理的理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患者也能从循证护理获取更为高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桂红利.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42-43.

    [2]黄人健,李秀华.外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61-462.

    [3]许伍娣.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1,18(11):113-114.

    [4]张成松,沈庆明.36例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2009,14(6):116.
, 百拇医药
    [5]曹洪,李伟,谢祥云,等.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况[J].医学综述,2008,14(2):275-278.

    [6]安今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268.

    [7]辛瑞文,杨凤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8):38-40.

    [8]罗穗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68-69.

    [9]任进,田鑫.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4):64.

    (收稿日期:2012-07-23) (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李华喜 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