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4
编号:13741653
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诊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4
     【摘要】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 ml,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均下床锻炼。根据Harris评分,其中优32例,良4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均未出现肺部感染、神经损伤、人工关节脱位等情况。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可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畸形愈合骨不连,并且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人;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4-0135-02
, 百拇医药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长,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其他合并疾病,故在进行治疗时会有一定的困难[1]。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61~84岁,平均74.5岁;均伴有骨质疏松,致伤原因:行走不稳摔伤70例,交通伤10例;左侧37例,右侧43例;骨折分型:EvansⅡ型20例,Ⅲ型40例,Ⅳ型15例,Ⅴ型5例;并发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41例,冠心病11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老年性痴呆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并存 两种以上疾病的有55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常规进行详细的检查,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评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取健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注意保护臀中肌,尽量保留臀中肌在大转子上的附着点,显露骨折端及髋关节,清理游离碎骨,常规股骨颈小粗隆上1.0~1.5 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测量,将小转子及股骨距复位。保留粗隆间剩余骨质及后侧连接肌肉骨膜完整性,尽可能恢复转子部解剖结构。复位状态下用0.6 mm双股钢丝骨膜下环形捆绑固定骨折块后,行股骨髓腔扩髓,清洗股骨髓腔,置入远端髓腔塞并测试型号。同时注意保护大粗隆顶部松质骨,有时可以临时移开粉碎骨片以方便骨髓腔成型,保证骨块与周围骨膜或肌肉相连接。试模满意后,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安装人工股骨头,注意假体颈与股骨额状面保持15°前倾角,待骨水泥凝固后对人工股骨头周边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骨水泥,将关节复位。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放置负压引流管,修复关节囊周围的肌肉,逐层缝合。术后12 h常规予低分子肝素4000 U抗凝1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抗生素3~5 d,常规监护生命体征,予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加强支持和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预防并发症。中度以上贫血者应及时输血治疗。术后第1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并行患肢被动运动,练习患肢平移、坐起等;第2天拔除引流管,逐步行床上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功能活动,1周后开始髋关节功能锻炼及扶拐下地练习行走。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检查,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2]。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 ml,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均下床锻炼。根据Harris评分,其中优32例,良4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均未出现肺部感染、神经损伤、人工关节脱位、松动或假体下沉等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复杂骨折,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解剖复位效果不理想,且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所以目前非手术治疗基本上已被放弃[3]。而手术治疗危险性较高,由于患者骨质疏松,骨的质量明显减少,所以内固定治疗容易造成内固定失败、松动、移位、髋内翻、肢体外旋和短缩畸形等发生。
, 百拇医药
    随着关节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多数学者认为只要患者条件允许,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笔者认为其适应证可总结为:年龄在70岁以上;预期寿命<15年;身体条件较差;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预计内固定难以有效者。关节置换优点是手术相对简单,出血量少,损伤小,可多点固定且固定牢固,可抗旋转;骨水泥能立即发挥机械固定作用,不涉及骨折愈合时间,能早期开始髋关节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行走,较快恢复患髋功能到术前状态,避免畸形愈合骨不连;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避免了内固定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术前应正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在手术中应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多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术中确定股骨假体置入时正确的前倾角和股骨的长度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以应尽量将股骨大转子、小转子解剖复位并且临时固定,利于假体股骨头的中心和原大转子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总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可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畸形愈合骨不连,并且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彬,许勐宇,朱江,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的两种术式的临床评估[J].当代医学,2011,17(35):101-103.

    [2]吴海山,冯明光.髋膝关节置换后疗效评估体系[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8):509.

    [3]王继芳,王岩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538.

    (收稿日期:2012-08-15)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韩斌 颜以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