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4
编号:13741572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4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静滴盐酸丁咯地尔、香丹注射液,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8%,对照组有效率占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雷诺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温经通脉汤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4-0030-01

    雷诺氏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指肢端血液循环受阻时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发于寒冷地区,以16~40岁青年女性多见,临床上以肢端皮色苍白、发冷、发凉、麻木、刺痛等为主要症状,重症可见指(趾)端青紫、溃疡或坏疽。多与寒冷刺激、情志因素及机体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一般给予血管扩张剂,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周围血管的刺激反应等症状[1],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常易反复发作。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雷诺氏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16~20岁5例,21~30岁12例,31~43岁7例;病程2~5年18例,6~10年5例,10年以上1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1例,女23例;年龄16~20岁6例,21~30岁13例,31~42岁5例;病程2~5年19例,6~10年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2]拟定:(1)多发于青年女性,冬季好发,间歇发作。(2)发作时,指(趾)端皮肤颜色相继出现苍白、发绀、潮红,后恢复正常。多为上肢,呈对称性。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诱发。(3)动脉搏动良好,重者肢端呈营养不良性改变。(4)冷水试验阳性,指(趾)温度恢复时间延长。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4 g、香丹注射液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患者血糖偏高者,则改用生理盐水稀释),加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温经通脉汤,药物组成:黄芪40 g,当归15 g,党参15 g,桂枝15 g,赤芍10 g,地龙10 g,川芎15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片姜黄10 g,肉桂6 g,甘草5 g。加减:皮肤脱屑或增厚紫黯者,酌加红花10 g,地鳖虫6 g;倦怠食少者,加白术15 g,焦山楂10 g。1 剂/d,水煎,取药汁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

    两组均以14 d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 http://www.100md.com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拟定。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经2年观察未再复发者;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4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雷诺氏病属祖国医学“四肢逆冷”、“血痹”范畴。中医学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故在《诸病源候论·虚痨四肢逆冷候》中记载“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痨易气血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不畅,气病及血,血行郁滞,郁阻不通而致气血不能通达四末,肢体失去濡养和温煦,加上外来寒冷刺激而发病。
, http://www.100md.com
    温经通脉汤中重用黄芪、党参补气助力,气行则血行;桂枝温经散寒活血;当归亦补亦散,为活血止痛之要药;川芎为血证之要药,有活血行气、收风止痛之功;肉桂能散寒温阳、畅通气血;丹参、赤芍、地龙、鸡血藤、片姜黄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配合西药输液治疗,可明显改善雷诺氏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培达,余步云.风湿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11-315.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5.

    [3]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45-746.

    (收稿日期:2012-08-13) (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卢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