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708
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邓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与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降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维拉帕米120~480 mg/d;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观察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发作次数。结果:治疗6~9个月后,两组左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发作,且联合维拉帕米预防房颤发作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缬沙坦; 维拉帕米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13-0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其重要成分之一就是血管紧张素(AngⅡ)。近年来研究表明,心房纤颤与RASS系统关系密切[1-2],高血压患者RASS系统激活后体内AngⅡ升高,可诱导及加重心房纤维化,从而影响心房的电传导,使房颤更易于发生,ARB类降压药预防房颤已被临床试验证实有效[3]。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有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且伴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而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具有抗心肌缺血及抗心肌肥厚等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