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9324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内皮素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总结运动疗法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清内皮素水平的影响与经验。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162 例1~2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干预,观察患者运动疗法前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运动疗法干预,配合健康教育与指导,162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前有明显下降,血清内皮素水平较前降低。随访1年,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运动疗法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压,降低血清内皮素水平,降低再次住院比率。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疗法; 血清内皮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8-0113-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现今已将非药物疗法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尤其是运动疗法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通过运动训练的降压作用,因此,对笔者所在医院无运动禁忌证的16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并给予指导,动态监测患者血压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9月-2012年9月162例无运动禁忌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7例,女45例,年龄36~65岁,平均52.5岁。1级高血压患者68例,2级高血压患者82例,3级高血压患者12例,除外并有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

    2 护理

    2.1 运动干预前的准备

    2.1.1 运动前护理评估 实施运动疗法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识别、各大器官功能障碍的评估以及患者进行运动危险性的评估及分层。运动危险性指的是患者在运动训练过程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的高低。运动危险性分层有助于决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选择、运动训练的进展程度以及运动过程中护理监督的强度[1-3]。

    2.1.2 运动前心理护理 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同心理特征的患者进行分析与干预,使患者对运动疗法的依从性得到深化。针对治疗过程中心理需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安全感及对医务人员信赖感,以便积极配合。

    2.2 运动方案的选择与指导

    2.2.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运动量。理想的运动强度用靶心率简易来表示,一般为最大心率的70%~85%(最大心率=170-年龄)。休息心率缓慢者(≤60次/min)靶心率计算公式为: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70%~85%)+休息时心率。对于I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02~125次/min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2.2.2 运动时间 要求每次运动持续45~60 min,每周至少3次,经常运动者可以坚持每周5~6次,运动效应的产生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达到较显著的降压效应则需4~6周。笔者建议患者选择接近傍晚的时候作为最佳运动时间。气候寒冷时, 高血压患者不要在清晨锻炼,而应该在下午4~5点为宜[1]。

    2.2.3 运动形式 就目前研究而言,对高血压的治疗采用运动形式最经典的是以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为主。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自行车、降压体操、太极拳、交谊舞以及游泳等。抗阻训练虽然不如有氧运动训练有效,但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3 结果

    经过一年运动疗法的干预与指导,162例患者SBP水平下降了8~10 mm Hg,DBP下降了5~6 mm Hg;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也相应下降。随访1年,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再次住院比率,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

    4 小结

    随着社会发展,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将会进一步增高[4]。在运动干预疗法中,普遍认为有氧训练为高血压患者主要的运动方式[5],运动干预疗法简便易行,时间灵活,运动时间选择下午为宜,以避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高峰[6]。本文162例患者观察结果显示:患者血压水平、血清内皮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充分证明了高血压病与健康的运动习惯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论证了在早期高血压病的预防、治疗中,不能单纯依靠药物,还需考虑个体化的各种因素,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发挥病人的最大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Ramasy L E,Haq I U,Yeo W W,et al.Might non-pharmacology treatment disadvantag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1995,9(8):653-657.

    [2] 赵盛楠.高血压的运动疗法[J].山西体育科技杂志,2006,26(1):19-20.

    [3] 梁崎,王于领.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2,5(1):3.

    [4] Chobanian A V,Bakris G L,Black H 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JAMA,2003,289(19):2560-2578.

    [5] Martin J E,Dubbert P M,Cuabman W C,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aerobic exercise in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1990,81(5):1560-1567.

    [6] 唐华,庄利东,唐诗添,等.不同运动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功能变化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93-95.

    (收稿日期:2012-11-27) (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梁桃 赖凤娟 曹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