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212
未足月胎膜早破10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胡春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0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羊水补充疗法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分娩前与治疗前羊水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治疗后5、8 d及分娩前羊水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5、8 d及分娩前羊水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羊水补充疗法使得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更为良好,具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141-02

    未足月胎膜早破使得孕产妇有一定的妊娠危险,本文就此问题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0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7.6±1.5)岁;孕周28~36周,平均(33.0±1.5)周;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7.7±1.1)岁;孕周28~35周,平均(32.0±1.4)周;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17例。两组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其中对照组中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而观察组中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羊水补充疗法进行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