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97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张强 刘成霏 李彬
第1页

    参见附件。

     图1 呈散在分布的肿大淋巴结

    图2 呈串珠状分布的肿大淋巴结

    图3 肿大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晰

    图4 肿大淋巴结呈低速低阻型动脉频谱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多系病毒感染,冬春季常见。患儿主诉右下腹痛,肿大淋巴结分布以脐右侧与右下腹为主。过去临床诊断多采用淋巴结造影、放射性核素示踪、免疫电镜等方法,但由于具有创伤性,家长接受度和患儿耐受性较差。高频彩超具有无痛性、无创性,适用于小儿,可直接探查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回声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等,简便易行,并可多次复查[4]。本组检出淋巴结肿大者137例,以右中下腹最多见,共85例,其次为脐周36例。皆为多发(2~8个)。肿大淋巴结散在或串珠状分布,最大28 mm×13 mm,最小11 mm×5 mm,纵横比2.0~2.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淋巴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形态规则,内部可见中低回声,皮髓质分界清晰,回声略偏强。内可探及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多分布在淋巴门与髓质内。予抗炎、抗病毒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3个月后复查,患儿肿大淋巴结均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