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3
编号:13684557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许时菲 贾翠兰 冶辉 程超联 马艳荣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离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采用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离率。结果: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位居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后第4位,三年分离率分别为8.07%、8.12%、8.99%。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阿米卡星(AMK)14.8%~25.7%,氨曲南(ATM)60.0%~66.0%,头胞吡肟(FEP)21.4%~31.6%,头胞哌酮/舒巴坦(CSF)6.0%~9.5%,头胞噻肟(CTX)73.9%~89.0%,头胞他啶(CAZ)31.0%~31.8%,头胞曲松(CRO)57.2%~78.0%,环丙沙星(CIP)34.8%~39.8%,庆大霉素(GEN)59.1%~62.7%,亚胺培南(IMP)21.6%~26.3%,左氧氟沙星(LEV)27.3%~43.9%,哌拉西林(PIP)27.3%~51.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5.5%~10.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及耐药率高,并逐年增加,该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胞吡肟、头胞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68-0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属非发酵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医疗环境中,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1]。PA的耐药机制多样、复杂,耐药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十分棘手的病原菌,已引起全球的重视。监测其耐药情况变化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2013年PA临床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的168株铜绿假单胞菌。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