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7
编号:13676917
10 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及预后(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毛丙荣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合理的预充和灌注流量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脏器发育不够成熟,肾脏滤过率低,对水和电解质调节功能差,稀释、浓缩功能不完善,过度的血液稀释会降低HCT,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组织液渗漏和器官水肿,特别是对患儿肺功能影响极大[3-4]。因此,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满足体外循环需要量同时减少预充量,尽量使其达到生理状态。并加入甲基预充,增加器官保护和减少全身炎症反应。根据即时血气分析和各项生命体征调整灌注流量,新生儿体重轻,体表面积相对大,代谢率高。浅低温时全流量灌注要达到100~200 ml/(kg·min)。将平均灌注压维持在35~60 mm Hg,将流量与体温相结合,维持全身脏器的良好灌注,避免产生局部酸中毒及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适当降低流量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5]。

    3.3 患儿心肌保护

    未成熟心肌血管腔通透性高,相对脆弱,高灌注压和高流量所致的冲刷和剪切力是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阻断主动脉后即灌注冷晶体高钾心脏停搏液,单次灌注,避免多次灌注停搏液,防止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心肌细胞水肿。

    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