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5
编号:13662957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心血管术中及术后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5日 彭松泉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危重心血管术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肺动脉导管监视下进行手术,年龄48~62岁,平均(55.4±4.2)岁,男38例,女22例。60例患者中,19例接受双瓣置换术,35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6例接受大血管置换术。

    1.2 方法

    患者使用静吸入方式进行复合全身麻醉,选择患者右侧的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点[3],将爱德华肺动脉导管、血管鞘常规置入,使用迈瑞(T8)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依据患者的监测结果给予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及艾司洛尔等药物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调节[4]。

    1.3 观察指标

    分别以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连续心排血量(CCO)值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以术前的各项指标值作为基础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发现,术中患者的PAP、CVP、PCWP和HR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中患者的MAP、CCO和SvO2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CCO和HR明显高于术前(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