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7
编号:13661859
27例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7
     【摘要】 总结27例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对策。27例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留置针脱落及自拔。护理对策主要为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局部护理,预防静脉炎,护士提高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争取患者及家属配合,同时护士加强观察与交接班,规范留置针封管预防阻塞,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留置针; 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7-0075-02

    静脉留置针具有柔韧性好的特点,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不易穿破血管,有利于保护静脉,又可减轻给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方便用药及抢救。老年患者因为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皮肤组织松弛,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困难,故留置针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1]。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以及一些人为原因或者并发症的存在,不得不提早拔除或者患者在无拔管指针的情况下自行拔管[2]。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给患者增加痛苦的同时加大了护理工作量。为了提高老年患者输液质量,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综合病区132例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27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非计划性输液拔管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综合病区接受浅静脉留置针的132例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为一次性成功,其中男65例,女67例,年龄75~92岁,平均82.2岁,其中COPD患者89例,心脑血管疾病28例,老年痴呆症15例。

    1.2 计划内拔管指征

    液体外渗,出现感染,导管阻塞后无法再通,留置时间超过4 d。

    1.3 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1.3.1 感染 (1)局部感染。老年患者由于感知衰退,生活自理下降,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机会相对较多。局部感染表现为留置针穿刺处针眼发红,疼痛等表现。本组发生6例,出现时间平均为:置管后30~40 h出现。(2)静脉炎,药物刺激,老年人多次重复穿刺静脉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等所致。
, 百拇医药
    1.3.2 留置针阻塞 (1)血栓性因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照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3]。老年人红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血液黏稠度增高,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照成堵塞[4]。本组患者10例导管堵塞为长期卧床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7例。(2)非血栓性因素。输注药物因素:血浆,白蛋白,脂肪乳,中成药等药物结晶残留颗粒大,容易在血管壁残留导致导管阻塞。主要表现为回抽无回血,推注阻力感明显或静脉滴注速度减慢。患者不配合,剧烈活动肢体等静脉压增高,使血流反流入导管凝固而堵塞[5]。

    1.3.3 导管脱落或者擅自拔除。 (1)导管脱落。主要原因是固定不牢,有药液外渗、出汗固定敷贴脱落,导管滑脱。本组发生3例。(2)患者不配合或者无自主意识下自行拔除。本组患者中5例老年痴呆患者均为夜间无自主意识情况下拔除。事后对发生的事情无记忆。

    1.4 护理对策

    1.4.1 预防感染和静脉炎
, 百拇医药
    1.4.1.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洗手。静脉输液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无水洗手液则符合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建议,适应临床的实际需求。但无水洗手液不含清洁剂,在双手被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时仍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因此在进行穿刺或留置针护理前后需使用流动水洗手[6]。(2)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技术。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面积,一般在8 cm×8 cm范围内严格仔细消毒,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敷贴[7]。静脉穿刺时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穿刺点消毒:0.5%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皮肤2遍,消毒直径>8 cm。有报道,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1.4.1.2 加强局部护理 留置针穿刺按要求使用专用留置针敷贴(3M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期间要严格输液巡视,经常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红肿,有无渗液,疼痛等主诉,遇到出汗或者有渗液、渗血情况,随时更换敷贴,以预防局部感染的发生。观察沿静脉走形有无发红等静脉炎症状。留置针期间,每日用土豆片外敷静脉上方,以改善血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强新陈代谢,也增强了局部抵抗力和抗炎作用,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8]。
, 百拇医药
    1.4.1.3 根据药液的性质、浓度、渗透压等,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和输液速度,在不影响输注速度的前提下,留置针以细为宜,因相对较小的静脉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9]。对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当充分稀释,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同时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0]。

    1.4.1.4 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感染能力[11]。宣教禁止淋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发生。

    1.4.2 防导管渗漏、脱落和自行拔除

    1.4.2.1 防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操作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严密观察留置针眼处有无液体渗出,并及时处理。

    1.4.2.2 妥善固定留置针,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患者留置针肢体勿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能行走的患者不在下肢穿刺。同时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在输液完毕封管后,使用医用弹力绷带或者自缠胶带给予敷贴外固定,有效的减少了留置针的滑脱。, 百拇医药(王丽春 戴金英)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