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1
编号:13658335
PICC学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5日 郭珂清 黄广英 张振清 刘春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PICC学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以来符合置管条件的患者2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ICC学组规范操作、维护流程;健康指导流程;规范置管记录书写、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自制的PICC质量检查流程及标准对置管患者进行检查跟踪,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照组:PICC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护理。结果:试验组PICC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5%,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9.17%(119例),对照组为85.00%(8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79,P<0.05)。结论:PICC学组专业化的管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关键词】 PICC学组; 质量检查流程标准; 专业化管理; 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110-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PICC是一项创伤性、风险性较高的护理操作,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置管的失败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非计划拔管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以往笔者所在医院PICC学组对置管患者的护理处于被动的应急状态,未充分发挥学组在置管患者全程控制中的作用,自2013年PICC学组规模不断扩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