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编号:13656177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明显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01-03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现代医学认为[1],癌症患者的治疗不必要求全部杀死癌细胞,而允许“带瘤”生活,尽可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随着微创医学发展,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虽不能完全消灭癌细胞,但可最大程度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2]。笔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彩超、CT和/或MRI检查、AFP测定、酶学检测或肝穿刺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1~73岁,平均(61.57±12.35)岁;肝功能Child- Paugh分级:A级15例,B级8例,C级2例;病灶直径:3.8~9.2 cm,平均(5.97±2.68)cm;临床分期:Ⅱ期15例,Ⅲa期7例,Ⅲb期3例。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62.49±13.24)岁;肝功能Child- Paugh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3例;病灶直径:4.1~9.3 cm,平均(6.11±2.71)cm;临床分期:Ⅱ期15例,Ⅲa期7例,Ⅲb期3例。所有患者门静脉主干无癌栓,卡氏评分≥70分,无活动性肝病和严重心脏、肺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无骨髓造血功能不全,预计生存期>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采取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缓慢滴注5-FU 15~30 mg/(kg·d),10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缓慢静脉滴注阿霉素40~50 mg/次,每隔4周再次滴注,共3次。研究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置管法。术前会阴部和双腹股沟区备皮,并进行碘过敏试验,首选右股动脉穿刺,经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观察肝动脉走形、结构、癌灶大小等,先行灌注化疗(5-FU 1~1.5 g、阿霉素40~50 mg、顺铂40~50 mg,每隔4周灌注化疗1次,共3次 ),而后采用碘化油15~20 ml

    栓塞治疗。术中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术毕压迫穿刺部位15~20 min,再给予加压包扎。术后多饮水,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变化。临床症状内容包括肝区疼痛、腹胀和乏力,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偶尔有症状,但患者一般不在意;2分:经常出现症状,但患者日常活动不受影响;3分:症状长期存在,患者日常活动受限[3]。近期疗效标准:显效:CT和/或MRI检查癌灶显著变小;有效:CT和/或MRI检查癌灶变小或无变化;无效:CT和/或MRI检查癌灶变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4]。总有效=显效+有效。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表示,总分60分,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比。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区疼痛、腹胀和乏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效率为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50,P<0.05)。
, 百拇医药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恶心呕吐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主要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影响生活质量。参考文献[5-6]报道,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和污染水、酒精、寄生虫等关系密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文献[7]报道肝癌手术首次切除率<30%,且术后2年内复发率>80%,而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效果更差,故介入治疗成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http://www.100md.com(韩进)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