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179
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6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1周前瞻性对患者原发病灶及有转移可能的淋巴结进行彩超检查,以术中组织病理活检为对照,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彩超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彩超检查下各项指标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实体瘤及淋巴结彩超与术中病理活检结果对照,检出的敏感性87.18%,特异性98.88%;本研究中彩超检查各项因素与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均有相关(P<0.05)。结论:术前彩超能够明显显示患者病发部位,有效诊断出癌症的发展状态,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有较好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淋巴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05-03
, http://www.100md.com
    针对乳腺癌的诊断,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术前乳腺影像学检查,此方法能够提早发现乳腺癌、乳腺包块及癌细胞向淋巴道转移,对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极为重要;而乳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腋窝淋巴结作为第1站淋巴结,其转移几率最高,其次是第2站的锁骨上淋巴结[1]。为明确术前彩超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运用彩超于术前一周前瞻性地对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可疑淋巴结进行检查,与术中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彩超检查中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做出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以乳腺癌收治入院患者206例,按术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每组103例。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45.5±10.8)岁,平均病程(8.7±2.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46.2±11.3)岁,平均病程(8.9±1.8)个月;两组均为女性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检查方法

    术前1周前瞻性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预设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乳腺检查参数,二维超声频率为7.5 MHz,根据患者及病灶具体情况调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声束。患者取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两臂自然上抬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人为地通过乳头做垂直线、水平线,并围绕乳晕外做环形线,将乳房分为5个区,即内、外,上、下象限区和乳晕区,按顺序做双侧乳腺不同水平的横切面和多个纵切面,观察乳腺的超声图像,必要时还可以做冠状切面。并探查腋窝区及锁骨区淋巴结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术中取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做病理活检已明确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彩色多普勒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观察肿瘤病灶大小、毛刺征、纵横比及血流分布;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形态、边缘、淋巴结门部回声、血流丰富程度及分布特征等。血流分级参照Adler法将乳腺肿块内的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分为0~Ⅲ级[2]。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算彩超检查各项因素与是否淋巴转移的关联性时使用交叉分类2×2表关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超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

    彩超诊断206例受检者中,转移117例,无转移89例,与术中病理活检结果比较,检出的敏感性87.18%(102/117),特异性98.88%(88/89),详见表1。

    2.2 彩超检查中各因素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计算彩超检查各项因素与是否淋巴转移的关联性时使用交叉分类关联分析发现,原发病灶的大小,纵横比,血流分级及出现毛刺征与否;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图1),边界显示情况、淋巴结纵横比(图2)、血流分布情况及淋巴结门部回声异常(图3和图4)均是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虽然关联系数均不是太大,但考虑到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病情发展是多因素所致,故可认为研究结果基本合理,详见表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有效地诊断及病情评估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而不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且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痛苦[3]。目前国内影像学上辅助诊断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主要手段有乳腺彩超、螺旋CT和乳腺MRI,螺旋CT和乳腺MRI虽然拥有比彩超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差别并不显著,且检查复杂、耗费资金较大[4]。而彩超检查快捷、方便,通过分析淋巴结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判断,乳腺癌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可有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结构扭曲及乳头回缩、皮肤增厚。在发现的乳腺癌患者中,彩超探查腋窝淋巴结是判断是否有淋巴转移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的评估均影响较大。但依据本组研究结果及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单纯靠淋巴结增大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淋巴结的标准,转移性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原有正常淋巴结的结构、层次被破坏,声像图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椭圆形甚至外形不规则,内部因血流信号紊乱而以非均匀低回声为主,短径增大,尤其是短径/长径大于1时更有诊断价值,另外目前彩超不仅可以显示淋巴结的皮髓质结构,淋巴结门情况,如果某一淋巴结已出现转移,可以探查出皮质增厚,淋巴结门部回声不规则、变窄或消失的声像图,而且正常的淋巴结门树枝样血流信号会随淋巴结门受破坏而逐渐消失,随之出现淋巴结周围型或混合型的血流分布情况,由此可判断所探查到的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的情况[5]。此外,对于肿瘤原发灶的彩超检查,国内外有多项研究表明:当实体瘤内部血流Ⅱ~Ⅲ级时,肿瘤大多处于血管期,由于血管延伸至肿瘤内部,肿瘤获得足够的血供和营养,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同时血供丰富导致血流剪切力增大,肿瘤细胞易于脱离,均能增加转移的潜能,肿瘤较血流0~Ⅰ级(多数为无血管期)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很多[6-8]。故在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中,无论检查肿瘤原发病灶还是转移淋巴结,彩超均能为乳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http://www.100md.com(陈聪 邱斯奇 曾焕城 满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