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3118107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作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在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可疑患有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入院患儿共45例进行B超检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幽门形态结构,同时需要测量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并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5例患儿超声检查测量各经线均达到了可以确诊为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指标,经B超术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结果之间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特异性较高,操作简单,并且无创,更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B超;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65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06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0.03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经调查研究有确切数据表明该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0.3%~0.4%,在消化道畸形的发病率排名中占第三位[1]。以往笔者所在医院诊断该疾病仅依靠临床经验及X线检查。然而随着B型超声中高频探头的发明及应用,在提高使用B超对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诊断中的准确性上有极大的帮助。将近3年收入笔者所在医院并进行手术予以验证的45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所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住院患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