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3116461
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1期
     术后拍片复查做手术前后对比,了解手术复位等情况(图1、图2),积极指导功能训练,注意观察肿胀与血运的变化。术后1周换药,观察针道变化及固定针的松紧度。及时调整,如无异常变化,可安排患者出院。术后12 d来院拆除固定针处的皮肤缝线,术后4周拍X线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是否取出留于皮外之克氏针;同时调整腕关节固定角度,可根据骨折复位后的稳定程度及愈合情况,适当减少掌屈与尺偏,最终可调整于屈伸中立,尺偏5°位。术后6周再次拍X线片,确定外固定器最佳拆除时间,期间注意用75%的医用酒精或碘伏液消毒做好针道消毒与护理,防止发生感染,建议患肢始终屈肘位悬吊保护,坚持手的功能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Shea等[6]评分法,在患者腕部疼痛、手指感觉、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进行评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前后的变化,从以下解剖及功能四个方面,制定了疗效评价标准:(1)桡骨远端关节面复位平整度;(2)桡骨复位后短缩<3 mm;(3)桡骨掌倾角及尺偏角基本恢复;(4)腕关节掌屈及背伸功能的恢复情况。

    其中,优:(1)桡骨远端关节面复位不平整<1 mm;(2)桡骨复位后短缩<3 cm;(3)桡骨掌倾角及尺偏角基本恢复;(4)腕关节掌屈及背伸均能均在50°以上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