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3116327
头位难产与自然分娩产妇的耻骨联合长度与骨盆出口前后径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与自然分娩产妇的耻骨联合长度与骨盆出口前后径具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分娩产妇250例,按照分娩情况分为头位难产组和自然分娩组,每组各125例,对两组产妇耻骨联合长度、骨盆出口前后径进行测量。结果:头位难产组产妇耻骨联合长度明显长于自然分娩组,骨盆出口前后径长度较自然分娩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耻骨联合长度过长,且骨盆出口前后径较小,因此在产科工作中,需定时测量耻骨联合长度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及时发现难产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 头位难产; 自然分娩; 耻骨联合长度; 骨盆出口前后径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3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1.019

    耻骨联合是构成骨盆的重要部分,正常耻骨联合全程约为4.2 cm,而耻骨联合过长,则会影响产妇分娩,同时骨盆出口前后径大小也影响产妇分娩情况[1]。头位难产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是产妇难产常见现象[2]。此次研究分析头位难产产妇耻骨联合长度与骨盆出口前后径情况,并对比自然分娩产妇的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接受分娩的产妇250例,按照分娩情况将其分为头位难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头位难产组125例,年龄20~32岁,中位年龄26.8岁;孕周38~40周;初产妇73例,经产妇52例。自然分娩组125例,年龄20~34岁,中位年龄27.1岁;孕周38~40周;初产妇75例,经产妇5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自然分娩:产妇临产后,宫口扩张正常,头先露,下降正常,胎儿自然娩出;头位难产:头先露,需辅助阴道助产或剖宫产;胎头位置异常:胎儿持续性枕后位、颜面位、持续性枕横位、额先露等,徒手纠正失败,无法枕前位分娩[3]。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注意两组产妇病史,常规测量并记录产妇腹壁厚度、体重、耻骨联合长度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使用B超判断胎方位,准确测量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体重。

    耻骨联合长度测量:取数值精确的软尺,由耻骨上缘至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骨盆出口前后径测量:由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距离予以测量;腹壁厚度:相关人员在产妇脐下3 cm处,将腹中线作为起点向右12 cm处提起腹壁,使用骨盆测量器进行测量,并将其测量结果除以2后的结果则为腹壁厚度[4]。耻骨联合长度>6 cm时,则为耻骨联合过长[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头位难产组产妇平均身高(164.0±8.4)cm,平均体重(71.3±12.3)kg,腹壁平均厚度(4.7±1.1)cm;新生儿出生体重(3310.5±145.8)g,胎儿双顶径(92.3±4.8)cm。自然分娩组产妇平均身高(163.9±9.0)cm,平均体重(70.9±11.8)kg,腹壁平均厚度(4.5±1.2)cm;新生儿出生体重(3298.6±154.2)g,胎儿双顶径(93.0±4.7)cm。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耻骨联合长度与骨盆出口前后径长度对比

    头位难产组产妇耻骨联合长度明显长于自然分娩组,骨盆出口前后径长度较自然分娩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头位难产一般是指头先露的难产,通常采取阴道助产、剖宫产等方式结束分娩。在难产形成因素中,胎儿、产道和产力是三大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孕妇均有阴道试产的强烈愿望,排除心理因素。其中胎儿性难产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胎儿发育异常等,影响产妇正常分娩;产道性难产包括骨盆狭窄、畸形骨盆等,或存在软产道异常等[6]。产力性难产主要是宫缩乏力等导致难产;而产道性难产是导致头围难产的主要原因。

    通常女性在妊娠期,骨盆关节各具特点,耻骨联合较为松弛,其长度稍微延长,骨盆横径轻微松动;骶髂关节前后附有宽厚骶髂韧带,非妊娠期较为稳定,妊娠期激素作用会松动韧带,增加骨盆入口前后径,使胎先露入盆。骶尾关节在妊娠晚期,尾骨则会向后增加2 cm以上,此时会增加骨盆出口前后径,以此促进胎儿顺利娩出[7]。因此耻骨联合长度及骨盆出口前后径是影响胎儿顺利娩出的关键环节,与胎儿分娩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两组产妇身高、孕周、体重、腹壁厚度及新生儿体重、双顶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位难产组产妇耻骨联合长度明显长于自然分娩组,骨盆出口前后径长度较自然分娩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耻骨联合长度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则会导致头位难产,通常头位难产产妇耻骨联合长度明显多于自然分娩,骨盆出口前后径短于自然分娩产妇。通常耻骨过长,则会相应增加产妇骨盆前部深度,对胎头旋转产生相应影响,不利于产妇自然分娩。而过长的耻骨联合长度,则会向后倾斜,使骨盆前后壁内聚,相应缩短了骨盆有效前后径,致胎头下降或内旋转,致胎方位异常,增加了难产发生率[8-9]。

    做好产妇产前保健工作,在临产前,需早期评估胎头位置异常情况,明确产妇病史,加强体格检查,并明确产妇骨盆形状,对骨盆径线长短予以测量。重视对耻骨联合长度及骨盆出口前后径长度予以测量,争取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适当处理[10]。若发现耻骨联合长度超过6 cm,且骨盆出口前后径距离小于10 cm时,需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产妇产程中具有较好的产力,确保胎头下降和内旋转,及时纠正异常胎方位,降低难产发生率[11-12]。在产妇试产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耐心观察,不要过早干预,同时要全面掌握胎儿、产力及骨盆等具体情况,以此准确处理产妇产程,确保产妇安全分娩,减少难产的发生[13-14]。, 百拇医药(王晓华 李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