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86070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疗效,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总结用药经验。方法:筛选2013年2月-2015年

    6月,医院以依达拉奉治疗CI 68例,调取患者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6例、无变化17例、恶化或死亡8例;治疗前NIHSS评分(22.2±8.5)分,14 d后(14.2±5.2)分,减少(8.0±6.4)分;性别、年龄、病程、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治疗前NIHSS评分、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降脂治疗、物理康复治疗、使用依达拉奉时病程、使用依达拉奉疗程、联合其他脑神经保护剂均成为14 d后NIHSS评分减值水平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显示,年龄、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使用病程、联合其他脑神经保护剂、降脂成为治疗前、14 d后NISS评分减值水平影响因子(P<0.05)。结论:使用依达拉奉治疗CI确实可起到独立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作用,但疗效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及早使用依达拉奉可增进疗效,降脂、联合其他脑神经保护剂也可增进疗效且不受依达拉奉影响起到独立作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2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7.066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现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120/10万,年新发约200万。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一种卒中类型,占卒中总数的50%~70%,发病急骤、进展速度快,病死率、病残率极高,死亡率为10%~15%,约70%的存活患者丧失自理能力,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患者生命质量严重受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CI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神经功能损伤是患者残障的主要病理原因,积极预防、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是治疗CI的三大主要原则。依达拉奉是一种脑神经保护剂,但疗效影响因素较多,且其具体起效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给予依达拉奉治疗CI有益。本次研究试以2013年

    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依达拉奉治疗CI疗效以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CT/MRI诊断确诊[2];(2)内科保守治疗;(3)治疗时间窗7 d内用药;(4)治疗前NIHSS评分>1分,意识水平<1分;(5)既往无原发性认知、精神障碍,神经功能缺陷;(6)年龄18~89岁;(7)无原发性功能障碍性疾病、颅底病变等;(8)无心、肺、肝、肾等其他高致死性疾病。排除标准:(1)明显精神、认知行为异常,无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间断使用不超过1周。纳入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54~79岁,平均(71.5±6.0)岁。病程0.5~39 h、平均(3.4±2.0)h。主要梗死部位:脑叶34例、基底节区15例、脑室体旁8例、脑干5例、其他6例。合并危险因素:无危险因素4例,合并高血压49例,高脂血症44例,吸烟史22例,糖尿病20例,饮酒史14例,冠心病6例,心律失常5例。

    1.2 方法

    参照指南、医院脑卒中诊疗路径,给予常规治疗,如溶栓、抗凝,对症处理相关症状,如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考虑到急性期换药治疗较频繁,只纳入使用3 d以上的治疗措施。各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常规诊断,或有明确的病史。依达拉奉30 mg+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7 d以上,最长不超过21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NIHSS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14 d后神经功能,参照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对比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变化,将疗效评价为,(1)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10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下降46%~89%;(3)进步:NIHSS评分下降18%~45%;(4)无变化:NIHSS评分下降<18%或增幅≤18%;(5)恶化:NIHSS评分上升>18%,或死亡[1]。其中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好转[1]。

    1.4 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6例、无变化17例、恶化或死亡8例。治疗前NIHSS评分(22.2±8.5)分,14 d后(14.2±5.2)分,减少(8.0±6.4)分。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治疗前NIHSS评分、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降脂治疗、物理康复治疗、使用依达拉奉时病程、使用依达拉奉疗程、联合其他脑神经保护剂均成为14 d后NIHSS评分减值水平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2.2.1 获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治疗前、14 d后NISS评分减值水平作为因变量。自变量按照1~n赋值,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2,如性别因素,男赋值为1、女赋值2,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使用病程、联合其他脑神经保护剂、降脂成为治疗前、14 d后NISS评分减值水平影响因子(P<0.05),见表2。, 百拇医药(陈永青)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