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05167
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服务后关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服务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服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出院时评价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四个方面平均得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平均分分别为(72.2±3.6)分和(63.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综合性护理; 舒适度; 满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91-03

    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常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突发性闭塞,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胸骨压榨性疼痛等,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有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并未发现有效的根治手段,国内相关研究显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恢复[1],而对于健康恢复的具体方面,国内研究较少。为深化相关研究,本研究拟探讨综合性护理服务对心急梗死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根据诊断标准,经过临床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2)身体无其他重大系统性疾病者。(3)理解能力无障碍,同意进行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为:(1)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到就诊间隔时间超过12 h者。(2)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的其他系统性疾病或危象(如昏迷、休克等)。(3)因身体、心理问题或其他客观原因不同意或无法进行本研究者[2]。经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108例。将108例研究对象随机编号,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别抽取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54例,研究组年龄为60~72岁,平均68.5岁,其中女30例,男24例;对照组年龄60~71岁,平均68.3岁,其中女29例,男2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及其他伦理机构的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以及常规健康指导等,如发现患者心情不佳,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从患者入院时到出院前,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的特点和心理的特殊性,结合相关文献[3-4],并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心肌梗死患者制定专门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并采用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按照方案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服务。方案的总体原则包括:(1)环境护理。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尽量避免噪音,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卧床休息。(2)身体护理。入院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给予患者吸氧、镇痛、镇静等护理,护理动作熟练、轻柔。吸氧的目的是维持血氧饱和度水平,氧流量大小根据患者病情急缓决定。对于患者的镇痛一般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镇痛剂;镇静一般嘱患者卧床静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心理护理。心肌梗死常常发病较急,患者自身常有“濒死”体验,且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常常由于自身症状和年龄特点,表现出对于疾病恐惧以及对治疗的疑虑等负面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导致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治疗的方式及治疗后的一些正常反应,建立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对于个别过于焦虑的患者,可适当采取请心理医师指导、给予适当有助于睡眠的药物等方式,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除了患者本身外,家属常常是支持患者配合治疗和康复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可以让家属旁观和旁听,一方面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家属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和康复,帮助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4)健康教育。患者治疗后,应当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有关心肌梗死复发的预防和简单处理的知识,尽量减少心肌梗死再次发作和再发作时减少危急情况的产生。(5)护理随访。由于我国国情、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原因,关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相比发达国家较晚,因此,某些地区对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的积极性和投入不够,这样就导致了我国某些地区关于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视情况不足[5],所以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对于心肌梗死了解的途径较少,而且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记忆力水平往往较低,因此,仅仅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这些知识常常随着出院后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因此要重视出院后的护理随访。可以在患者出院后,向患者邮寄有关心肌梗死健康教育的材料,并配合电话、家庭随访等方式,保证相关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效果[6]。

    1.3 觀察指标

    1.3.1 一般指标 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

    1.3.2 评价指标 患者出院时评价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来评价患者的舒适度[3,7],该量表主要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来评价,评分越高说明舒适状况越好。参照相关文献[8],采用自制量表来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入院准备、治疗前护理、治疗后护理、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量表满分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百拇医药(曲慧)
1 2下一页